有些人在一开始对佛教建立信仰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在菩萨面前求了一个孩子;或者求过菩萨后自己的病就好了;或者因为念经、念佛就把多年的顽疾,甚至绝症就给治好了;或者见到了某某地方开法会佛菩萨的圣像放光;或者是自己或他人在无意中拍到了佛菩萨显圣的真影,或者……,总之就是因为通过佛教、或者佛教徒、或者与佛教有关的元素,从而达成了自己的愿望,见到了一些神奇的征兆,从而建立起了对佛教的信仰。在这里我想要郑重的提醒这一类人,这种信仰是偏颇的,是迷信的,也是危险的。作为任何一位想护持正法的佛弟子来讲,绝不会因为一个人单纯的对佛教有好感,就儱侗的认为他们就是正信的佛教徒了。因为佛教的宗旨是为了让人破除无明,放下一切对五欲的追求,寻求解脱,而不是求名、求利、求健康。就像是我们伟大的佛陀,他是在盛壮之年,以太子身份出家,六年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的,所以我们学佛,不是再去追求佛陀所舍弃的东西,而是应该像佛陀一样放下名利财富,追求解脱。
若只是为了获得世间善愿而学佛的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不能算是佛弟子,也不是学佛的,他只是想求慈悲的佛陀帮帮忙而已。因为佛陀彻底觉悟一切的真理,彻底了知获得一切善愿的方法,所以我们只要虔诚的祈祷佛陀,就一定能获得佛陀的加持,从而趋吉避凶,满足善愿,但这个并不能代表就是学佛了。
佛门有三乘教法,最基础的小乘,也是以破除我执,破除对五欲的追求,获得自我解脱为目的的,而除了这个,便没有比小乘更低的法了。所以有些所谓的佛教徒,他的一些发心和行持,连小乘都不是,更别说无我利人的大乘佛法了,所以他就不能算是一个跟佛学习的人。但是因为由于他对佛教有好感,经常供养三宝,那也算得上是一位“佛门客”,佛门很友好的客人。
佛教不是以达成人们愿望为目的的他力信仰,也不是处处彰显自我学识的个人崇拜,更不是到处宣扬神奇感应的鬼神信仰。学习佛法不能让我们保持这个身体长生不死,佛陀也不能直接赐予我们智慧,赐予我们财富,赐予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一切,佛陀也不可能直接把我们的病苦和灾难从我们身上拿走,因为佛陀说自作自受,不作不受,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这是世间的法则,个人的因果个人了,这是谁也没办法替他人来背负的。
然而即使如此,佛陀说这些现象的本质却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是我们自己迷惑了,误认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就像一个精神病患者看到的妖魔鬼怪一样,无论你怎样祈祷佛陀,佛陀也是没办法把它们消灭掉的,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没有,这都是因为我们自己迷惑了事物的本质,从而生起的颠倒妄想而已。而这一切的流转变化,也就是一个因果相,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法则。虽然无法改变,但当你通过学习佛法,明了这一切真相的时候,也就明白怎样才可以摆脱这些虚妄的束缚,从而达到清净自在的境界,所以说学习佛法的根本行持,就在于听闻正法,如理思维,继而觉悟真相,获得解脱。
所以每当看到学佛很多年的佛弟子,还在到处吹嘘各种神奇感应,拿着念经拜佛治好了病,传播各种开光神迹等行为劝人信佛的时候,我便深深感受到法门的衰弱,感叹这些人的无知,这实在是非常令人惋惜的,惋惜他们辜负了佛陀和师父的慈悲教化,委屈了佛教的教义。佛教的信仰,一向是朴素和平常的,学习佛法就是让人明白,一切法如梦幻,一切法无所得,放下种种对世间名利财富、爱恨情仇的执着,从而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修行。而不是处处宣扬一些解决不了自他任何烦恼的神奇图片,或连自己都觉着可笑的“梦中之梦”,或者每天在佛前许一大堆令自己也感觉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去为难三宝,佛法不是让你求得什么,而是让你放下执着。
那么是不是我们佛教徒,就一概不准向佛菩萨祈祷满足自己的愿望了吗?其实也没有那么苛刻,对于很多深处世俗环境之中,又加上自己还是具缚凡夫的情况下,有些时候根本不可能不受外境的影响,所以在不属于非分祈求或者过分贪求的情况下,祈祷三宝佛陀加持我们有一个吉祥的人生,这还是可以的,这样对一般人来说,也会更加有利于修行。但我们也要明白,佛陀的加持也就是让我们闻思佛法,并如理而行,并不是让我们守株待兔,什么都不去做,而是要积极地断恶修善,上供下施,慈爱放生,宣扬佛法,积极地积累福慧资粮,当我们的发心清净,福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在现生之中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了。
对于一些具有邪见或初入佛门的信徒,或许佛菩萨所示现的一些神奇征兆可以帮他们打开信仰的大门,但这些决不是佛教所标榜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佛陀也是处处告诫弟子不允许以各种神通来为未生具信的凡夫显现的。即使是末法时代,佛陀也留有教示,除了临终附有遗嘱,余则不允许任何佛、菩萨、圣者们,处处显示神通,显异惑众,由此可见一斑。
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所以作为佛弟子,我们应该认真仔细的从佛学基础慢慢学起,树立正确的佛教信仰,歇下我见,老实本分,时时保持一颗警觉之心,念念觉照一切法如梦幻、不可得的本质。切不可以身谤法,故弄玄虚,处处只为求得幸福安乐,五欲名利,而是应该以智慧和慈悲来庄严自己,坦然面对一切善恶的境界,欣然接受一切苦乐的感受。进而严持净戒,恭敬三宝,发大慈悲心,利乐有情,令一切趣入佛法信仰的人,都能得到究竟的利益,彻底摆脱生死轮回的束缚,早日成佛。
四生道人 雪相
2015乙未年九月
随喜转发,积累福慧,弘扬佛法,共证菩提。
请关注本讲堂公众号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