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到寺庙修行、护法应有的正确发心

佛弟子到寺庙修行、护法应有的正确发心
 

居士:我们曾经到过很多寺庙,有的很好,很清静,但有的寺庙,有时比如居士多了就很吵,感觉很差。

 

师父:我们修行是修自己,把自己的毛病和不正知见修理掉,你就得佛法的利益,而不是挑别人的毛病,因为我们不是批判家,不是祖师,没有真知灼见,也没有他心通、宿命通,你根本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所以为什么要妄加评判呢?

 

你对寺庙有感情是因为你是一个居士,如果你对寺庙没有感觉,那说明你信仰还不够虔诚。你看现在的翠屏寺没什么特色,和民房一样,就是个临时住所,但你还是来了,要么你是为法而来,要么你是慕名而来。如果你纯是想来住一晚,享受清净的话,那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是十方常住的地方,寺庙就是修行的地方。而你发心想来这里安定身心,因为这里比较清净,我想来用功,那可以来住,要是认为这个地方环境不错想来玩玩,修身养性,要怀着这么一个心,那也不是不让你住,而是你住不起,会非常折损自己的福德。而且也非常遗憾,因为你没有抓住在三宝净地,远离违缘时,所能思维修学佛法的机会。你到任何一个寺庙都是这样,寺庙就是修行人住的地方,不是玩的地方,我们要有这么一个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信仰,你才能把你的福德落到实处,才能得到修行的真实利益,而不是到处赶场,搞一些法会,这没太大意义。况且你到一个地方,只是去挑毛病,看是非,要是那样的话,不但不会得到丝毫的利益,而且还会造下很重的罪业。你应该降服自己的烦恼,忏悔业障,以自修为主,因为这一切都是你自己业障感召的,而你若是做好自己,那你自己就会得佛法的利益,要知道若是真修行,不见世间过。你要抉择修行的地方,首先要看到自己的目的是做什么?是去修行还是去找事?要自己没有定力,那就哪儿也别去,呆在你看不到是非的地方,或者呆在自己家里老实念佛,不要出去徒增是非,这样就不会惹得别人也不高兴,自己也很烦恼。

 

居士:我们在全国各地也去过其他的寺庙,有的修禅宗,有的修天台宗,比如某某道场….都各有特色。

 

师父:你说的都是好地方,天下好地方多的是,但你跟哪儿有缘不一定。有的人住在很好的地方,但就是安不下心来。所以你到一些三宝地一定要珍惜缘份,要想到来这里不容易,一生不知道能来几次,能抽出时间来这里,绝对不要为了赶场,也不是为了凑热闹,要发心来得佛法利益。比如你去某座寺里打法华七,那就歇下妄想,不要到处串寮,不要喝茶闲谈,去了就好好念经,只要用心念就能获得利益,那你去那里,才真是好地方,否则的话道场再好与你毫无关系。

 

居士:我们在寺庙里看不到师父如何,但是能看到别的居士不如法的行为。比如吃饭的时候,居士先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吃了。

 

师父:寺庙里七众之首就是比丘,是出家人领导在家人修行的。居士来这里住,一般是义工,他们要懂法、懂律,别人进来看了就很舒服。因为这些居士懂得道理,见到师父都知道合掌问讯,在公共场合不敢大声喧哗,这样寺庙显得有规有矩。人家进来一看,虽然有义工在,但是一切有条有理,人家就欢喜,看着就舒服。要是人多不懂理,只知道来寺里凑热闹,那这个寺庙就乱套了。所以一开始就要树立规矩,不能乱来。

 

人遇到规矩一般不愿意去遵守,觉得很拘谨,但看到别人遵守了,就觉得很舒服,别人做得好心里就很欢喜。人都有这么个矛盾在,说明我们的烦恼习气是很重的,因为规矩对如法如律的人来说,不起任何作用的,因为他从不乱来。而规矩就是约束我们的烦恼习气的,正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所以一学佛,一到寺庙感觉这个不能做,那样不如法,就很束缚。但是当你深入佛法,身语意三业寂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的不去违犯规矩,就像是对于一个从来不犯法的人来说,虽然法律有成千上万条,但一条也不能拿他怎么样。而一个道场要想好的话,就必须要有规矩,有规矩后,来的人才能生信心。因为不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大家都喜欢好样子,都喜欢懂规矩的人,若是一个小孩子一见到就骂你,没大没小,那样虽然是很可爱的小孩子,你也会很讨厌他。所以我们到一个道场,首先要了解这个道场的规矩,并且如理如法的遵守这个道场的规矩,做好一个居士或者僧人的本分事,其余的就莫要管了。你若是觉着这个地方大都还好的话,那就住着,若是感觉实在是无法无天,那你就走,但首要的问题是,你自己得懂法,懂规矩。


佛门讲佛法大海唯信得入,只要是信佛的人,若是去到一个道场,只要看到这里法则仪规,都是如理如法的话,就会让人的信心更加增上。那样即使随便请一位师父开示,告诉你,要好好念佛,收摄六根,那你自然就能生起恭敬心来。虽然是很简单的法理,正是因为道场规矩的严肃,那就很有加持力,很容易令人起敬畏心,恭敬心。印光大师也说过,多一分恭敬,就会消一分业障,增一分福慧。所以规矩很重要,就像佛说的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你懂得戒律,懂得规矩了,然后信心就会增上了。而不是明白了这些规矩和道理以后,就去别的道场挑刺去了,要知道只要这个道场的条件能满足你修行的要求,满足你持戒的标准,你就可以安住了,至于别人做不做的好,那是他个人的问题,跟你是没有关系的。

 

还有修行要记住,我到这个道场的目的是干什么,是为了看别人守不守规矩,还是来修行。若是来修行的话,当你发现别人做得不好的时候,就观照那不是在历练我吗?这是一个磨练修行人的地方,他们这么不守规矩,我还想来这里,那就要降服自己的分别心和我执心。一个地方你要所有人都做得好,都做得如理如法的话,那就不叫末法时代,那应该叫正法时代了,但即使是正法时代,佛陀身边,也是有一些不太守规矩的六群比丘,总是做出各种各样的闹剧。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修行人,修行人首先就应该修正自己,而不是盲目的去修正别人。什么叫修行人呢?那就是把不顺眼的看顺眼了,这叫修行人。当然,在一个地方住,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发表意见,但是首先要做的是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德行和智慧,若是所说的话无人信服,虽然你发表了意见,那别人也是不太愿意遵守的。所以一定要柔和善顺,真诚谦下的劝谏别人,若是实在没人采纳,那就尽情做好自己就行了,不要再徒增烦恼,打妄想了。还有一种修行人,就像是祖师们,他们所做的就是把所有不顺眼的,不如法的指出来,纠正过来,但他们的德行和智慧也是众人敬仰的,所以也没人敢反驳。而你看看自己是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修行人,还是想当祖师,要是相当祖师的话,那不但先要把自己所有的毛病缺点修正过来,还要几十年内博学三藏,悟解佛法,把自己的道德、智慧都修持的非常高尚了,那样,你就有发言权了,因为大家都会非常敬畏你,信服你。但你要知道祖师也不会妄生是非的。比如今天百丈禅师到一个道场去,感觉这里不如法,但他觉得这里人并不会信服他,或者机缘不恰当,那他就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用,只会徒增诤论。


我们也是一样,到一个地方去,若是机缘不合适,即使你懂得很多,也不要乱说,只要一心降服自心就好了。然后问问自己来这里是干什么的,是来得佛法利益的,还是只是来讨单暂住一下。比如我是去礼祖拜佛的,那你就去礼你的祖,拜你的佛,你就得你的利益,他们怎么做自有他们自己的因果。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看住自己的这颗发心,看看我到底想干什么,你这一生学佛是想了生脱死,是想往生西方,还是想参加法会,超拔父母、亡人?若是想做这些超拔的话,要知道这样做对亡者确实有没有意义呢?自己只是茫然的去做,一不拣择自己的发心,又不观察法会是否如法,他们到底得不得大利益?那就无从而知了。这样做事,既浪费时间,又荒废修行,那真的是毫无意义的,要知道生死就在呼吸间,千万不要觉着我们的人生好像很长,你要知道,一天一天不知不觉正在飞速的溜走,若是今天一点道业也没有成就,那至于明天能不能醒来都不一定,更不要提还有一大堆没有意义的事要去做。还有若是死的人生前不去积德行善的话,他死后你给他做再大的法会,那也是得少分利益。而对于做的人来说,到处赶法会,却是损失了大部分修行的利益,反之不如老老实实念佛,回向给他,这样发至诚心,一则自己不耽误念佛,二者还可以利益亡者,这样才是生死两益。比如广化老法师,曾经发愿超度他母亲,就自己一个人去念经,而且还发愿要亲自看到他母亲超脱恶趣,后来果然看到他母亲超拔,并且示现给他看,所以自己的修为很重要。

 

比如有些大德看到这个道场的修行气氛已经是明日黄花了,他最多离开这里,他不会针对这个寺里的个人去指责。即使去批评这里的不如法,那也是就事论事,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认识什么是非法,这是不与烦恼相应的宣说,是为了正法久住,为了利益众生而去宣说的。而有些人去到一个寺庙里,就说这里不如法,那里不到位,自己还生很大的气,他不知道这个都是他自己的烦恼,而且自己懂不懂法都不清楚,这种现象是很多的。这样的话,就会造下很重的口业,自己还认识不到,那到时候就要堕落地狱了,你可以看看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上面讲了在三宝地造口业的罪报,那真的是千百万年地狱之苦,不堪言说啊。若是他要是为了正法久住,为了树立佛法,那还是应该看他是什么位次,要是居士呢,就不合在寺里讲这些,因为居士不合讲出家人的过失、道场的过失,而祖师大德合讲,因为他是大德。比如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他说这座寺庙里的一些问题好,那当事人也都不会多说什么,因为他是会长,德高望重,那他的话就有力度,他可以讲。而我们小和尚去到一个大道场里,即使看到不如法,就不敢随便乱说了,因为你什么也不是,别人也不会信服你。那我们就应该降服自心,如法如律的做好自己,若是你自己做好了,摆正了,那即是辨邪了。….出家人就是以修行为主,讲经传教,随缘办法会,绝不会以开法会谋生,以这个为主的。记住,毫无利益的,随顺烦恼的宣说议论寺庙的过失,那是要下地狱的,是对成就道业毫无帮助的。所以切莫无利益的宣说他人和道场的过失,这既是违犯菩萨戒,又是堕落的地狱的罪因,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人生很短暂,修行佛法也不容易,好不容易遇到佛教这个法门,一定要珍惜。看看自己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很重要,学佛第一就是发心,要发心成佛,还是自我解脱,还是要想求健康长寿,升官发财,你发心不一样,直接决定你所修的一切法门的结果。不论修持藏传的大圆满大手印,还是汉传的念佛法门、三止三观,都会因为你发心的不一样,而得到不一样的果报,比如若是发心不正,只发名利心的话,那即使是修这些法,那也有可能堕落恶道。修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看看自己的根本烦恼,是贪心重,还是嗔心众,还是嫉妒心重,是喜欢念佛,还是喜欢参禅,还是喜欢持咒,还是喜欢学教,根据自己的病根和喜好选择有缘的法门,或者有缘的道场。万万不可听闻哪个寺庙景色好,很僻静或者很热闹一类的就去了,而是应该听闻一下哪个寺庙有修行人在,哪位善知识可以解脱我现世的烦恼,怎么能让我了生脱死,怎么能让我往生极乐,怎么能让赶快成就从而更好的利益众生,这才是我们去寺庙的根本目的。….而家中若是有亡人的话随缘利益就好,这个一定要分清楚,既然你还活着,只要你修好了,一人得道,九族升天,他们自然得益,自己修不好,还是妄造痴业而已。不好的现象我们讲清楚了,大家明白了,你就能安心了,我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个道场,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大家要怀着清净心去听。

 

居士:居士太多的地方一定不清静。

 

师父:是的,人多的地方总会不清静,但如果一个住持比较有力量,能如法摄受众生的话也会清静,但是很难的,因为分身乏术,有的大和尚想管也没办法,因为道场太多。但根本还是自己,自己清净了,到哪里也清净。

 

居士:末法时代,众生共业所感,这是没办法的。

 

师父:每个道场都有自己的因缘。如需要清静的人就到清静的道场,有修为的人呢,到哪里都无所谓了。比如普陀山这样的大道场很喧哗,但是里面都有高僧修行。还有比如我们天台山国清寺,我以前听说过国清寺有一个师父,平常喝酒闲聊,不干正事,整天疯疯癫癫的,但临终的时候坐脱立亡,临走时还跟当家的和尚告个假说,我明天要走了,和尚说,哦,那就早去早回。你说他活着的时候,有多少人能看到他的真面目,有谁能知道他是真菩萨呢?你知道一个人坐脱立亡有多么难吗?你看临死的人,种种颠倒,四大分离,是很痛苦的,能坐在那儿说走就走,这可不是一般的境界。所以我们切不可轻视一些道场的修行人,正如智者大说的,“不可以牛羊眼观视众生”。你应该学印光大师说的,“要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这样你就歇下分别心来了,因为一切众生本来就住在实相法地当中,只是迷惑了不知道而已,你只要如法随顺恭敬众生,那你就会得大利益,就会令诸佛生欢喜,就像普贤行愿品上讲的一样,“令众生欢喜,即是令诸佛欢喜”。

 

所以说在闹市中修行的只有两种人,一个是罪障凡夫,因为他烦恼太重,离开这热闹的环境受不了,很寂寞,若是平日里有说有笑,可以见到人,喝喝茶聊聊天,那他就高兴。还有一种人是大菩萨,他住在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世,你们在世间修行,因为对境多更容易修。但是你要当下识取这个境界,知道这是来考验你的,都是如梦幻般,虚假不实的这都是随你往昔造作的业力所起,应缘显现的。而若是你不能识取这个境界,认为这个是实有的,那也没什么用,只会在那里起颠倒,生烦恼了。所以当境界来了,要知道这都是考验我的,也都是我自己的业力感召的,的确跟任何人没有关系,一定不要起颠倒,儿子哭夫妻闹的时候,你要立马起观照,这是我的业缘所感,跟他人毫不相干,你要是国王身的话,谁都不敢闹你,儿子也不敢闹你,皇妃也不敢闹你,因为你位尊高。而你现在就是这么一个业报身,那你就会感召这么一个业缘,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但总是还债的少,讨债的多,他的目的就是来免费享受你的一切劳动成果,总得把债给讨完了。要是早讨完了,那就夭折死掉,要是晚讨完,那就吃喝你一辈子,若今生讨不完,等你死了他也得给你败光光,不行还有下一辈子。呵呵,可知世人少有知道,总是颠倒执着,所以才能受报受苦啊。所以从小一定要好好教孩子,教他学会感恩,教他圣贤教育,化解冤业才好哦。而夫妻是冤家,无冤不聚头,你也不要嫌他闹,要学会忍辱,从自身找原因,学会真心去关怀他,放下一切自以为是,放下有所求的心,不要认为我做了这么多,你也应该怎样怎样的态度。只有你自己做不好,留不住别人的心,没有别人缺点多,你若是真的爱他,那即使他移情别恋,那你最好成全他,那他也感恩你,你也不再烦恼,一举两得,哈哈!恐怕就是你放不下啊,你看看那个福耀玻璃的老总曹德旺,资产几十亿,全在他老婆名下,乃至他的控股公司都是他老婆做董事长,一般人会认为他老婆一定是聪明伶俐,又有智慧,内涵很高的女人,但事实是他老婆却是一个相貌才华极其平凡,憨厚老实,连字都不认识的女性,甚至他们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约。但是曹德旺这么有钱,为什么对她的老婆这么信任,这么死心塌地那就是他的老婆从嫁到他家的那一天,就已经死心塌地的为了自己的丈夫付出了她所有的一切。据我了解,他老婆刚嫁过去时,因为曹德旺家里太穷,她都把自己的嫁妆全部卖掉,给他做生意,而她一切都是他丈夫安排,没有一丝不信任,无怨无悔。那个可是真心付出,真心过日子啊,所以后来即使当曹德旺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当他告诉他老婆时,他老婆却只要他留下一座房子和三个孩子给他。你看看,多么质朴的女性,那是绝不会跟你吵闹的,而曹德旺也是最终没有背弃自己的结发夫妻。你说这是什么力量,没有别的,他老婆最大的魔力,就在于信任别人,老实做人,真心做事。所以你只有降服自己的心,才是第一修行之法,把心降服了,随其心净而国土净,你处什么环境都无所谓,一定要把握住这种修行人的特色,你才能得到解脱自在,到哪儿你都能很洒脱。否则你到哪儿,都是感觉这个不好,那个不如法,不停地分别,烦恼重重。要是你心清净了呢?那到哪儿都是好的,到哪儿都可以修行,这样你来了一趟翠屏寺你没有白来,否则你光来转转没有用的,若是来为了拜拜佛,那哪里都有佛,也不必大老远跑来这里。

 

我以前没有自己住道场的时候,可能感受不这么深,但当我修翠屏寺,主持道场时,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你只要用心去修行的话,真的会得龙天感应,三宝护持。每次出现一些不好的障碍的时候,人家就劝我说,师父随缘吧,他让我随什么缘,随世俗的缘,随名利的缘,去跑跑关系?送送礼?那我才不干呢,障碍就障碍,不给我批就拉倒,我就不随缘,因为我是佛弟子,就应该坚持按佛法的本分去做,我又不是为了修庙搞旅游,只要有口饭吃,有个地睡,不就能修行了吗?而真正不去随这些缘的时候,最后迎接给自己的,原来是一个很殊胜的果报,总是有人帮你处理一些事情。法师的师公是当地的佛协会长,但是法师从来也不愿意去麻烦师公这样经过就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应该如法去做。这也应了虚云老和尚说的那样,这个世间没有末法,末法只是在于个人的问题。所以若是你心中已经没落了,那就真完了,而你心中时时提起正念来,那就是正法住世啊。你们要好好修行佛法,不要空费时光,到处跑来跑去,要多看一下印光法师文钞,要经常思维这个世间的人情虚假,无常迅速。要对这个娑婆世界生起厌离心,这个是没有一点真实的,没有一点好留恋的。若是再能发起殊胜的菩提心,知道自己很苦了,就应该知道一切众生都很苦,无始劫的轮回以来,他们都做过你最爱的亲人,都做过最爱你的父母,而你现世的父母,挚爱的另一半,也同样做过普通人,做过仇人,经常这样反复的思维,就会减少对亲人的贪恋,对仇人的憎恨了,这都是根本的无明障碍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或爱或恨而已,所以自己就要发誓绝对不再贪爱轮回,贪爱这些情执,因为同样具有无明烦恼,处在轮回路上的亲人仇人,随时都可能互换身份的。我们要以观察自己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恩德,来去回报每一位曾在轮回路上的母亲,让他们同样获得智慧,解脱生死,以平等的大悲心对待每一位众生,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乘行者。有了这样的发心,那就是菩提心,不论做什么都为他人想一下,言语行为,不要触恼别人,不要把佛法和修行体现在嘴上,要落实到行动中,真心待人,慈悲忍让,多与人为善,多关心别人,劝人念佛修行。那样你可真是福德仁厚的修行人了,这样修行是最能消业障,增福慧了,这比你到处拜道场要不知好多少倍。

 

佛法是要经常思维修的,不是看过了这道理就算了,而是要反复看,反复思维。即使背过了,若是没有做到,没有证悟到其中道理,那就不算看明白,那就要继续看,继续背,不停地去观照。直到减轻了对“自我”的执着,减少了贪财、贪色、贪名、嗔恨、嫉妒的毛病。比如你们现在坐在这里听法,一会回到家了,那就坐下来想想,刚才那个请法的境界去哪儿了?我从中得到修行的利益了吗?若只是在凑热闹,那你就是浪费了这些时间,也浪费了我的时间,让我在这里空费口舌,你这就是没有慈悲心,耽误自己,耽误别人。你说你来这里跑一趟,见了某个师父,那这样就叫修行了吗?没有修行,只是结了缘,不停地与三宝结缘而已,金刚经上一句话讲,读诵金刚经的人就已经不与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何况你们读诵过法华经呢?那为什么在这么多佛面前种了善根,还一直得不到解脱呢?就是因为你天天在与佛法结缘了,没有把佛法贯彻到自己心里去,不懂得闻思修,不知道要戒身语意的恶行,不知道要发慈悲心,感恩心啊。若是真的能贯彻到自己心里去的话,那你没白来一趟,没有枉闻佛法,那你在哪儿都一样了,也不用到处跑了,找一个寂静的地方老实修行就好了。哪怕是在家里,除了随缘该做的,平日就按时做功课,老实念佛,随缘劝化就好了。而你只要老老实实在家看看祖师大德的文字,例如弘一法师全集呀,印光法师文钞,莲池大师全集,虚云老和尚语录的话,你的生活就会释然了,人生就解脱了,知见也就树立了,也就知道怎么去修行了,这点对于在家弟子很重要。


一定要知道你已经皈依三宝了,一定好好思维修,先观察人身的难得,再痛念无常的迅速,死亡随时会来临,生命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非常短暂,但自己却业障深重,还有种种的苦恼缠身,百般不如意等等。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无明所覆,让我们不能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从而造下了很多的罪业,所以就要破除无明。要想破除无明,破除这些愚痴颠倒,那就要有很高的智慧,很好的方法。所以就要精进的闻思修,听闻正法,思维法义,这样才能更好地修行,进而推己由他发起真诚的慈悲心,破除自私我执,永远以菩提心利益众生。虽然世间这么不圆满,众生这么刚强难化,但是心中又时时观照人生如梦幻一般,实在不能伤害我们。这样就是在践行佛法了,这样抓住了佛法的本质,进而平常谦下做人,随缘做事,把修行落实到行动上,一生决定可以成办了生脱死的大业。否则的话,那你这一生还只是在与佛法结个缘而已,只听闻而不去思维修习,那你说临命终时,你就一定能把握住最后一念往生极乐世界吗?那就没准了,恐怕不等你七老八十,一个天灾人祸不注意,你就死了,到时候哪来得及念佛,还想靠这个靠那个。要知道平日不知道忏悔,不知道修行,这个业报是谁也逃不掉的,因为临终和现在是一样的,几十年也是一刹那,就在呼吸之间。你要想知道临终有没有把握,那你就看看现在能不能保证往生极乐世界?我可以实话告诉你,难着那,一场病患就有可能折磨得人不能自已,更别说是临终时四大分离犹如生龟脱壳,和亲人孩子生死诀别,恐怕到时候就只会哭爹喊妈啦。

 

我有一次生病生得很难受,什么佛号也提不起来了,但平常的时候菩提心起码比你们稍多一点,出离心也会比你们稍多一点因为我们出家人就是为了这个才出家的,一天之中都是为了修行。但是当病苦缠身的时候,真的连念佛的力气都没有了,心里就提不起这个念,心里就是一个字“苦”啊。所以我们说地狱道的众生为什么他们不懂得念佛,因为他们太苦了,哪里能想到念佛,就是苦啊。我们切莫等到那个时候再想着念佛求解脱,那是很难很难的。只有把握好现在,老老实实念佛,好好修行,发出离心,绝不贪爱自己的亲人孩子,财产地位,一心要出离这个娑婆世界,那才会有希望啊。而当你把这个心安定下来,老老实实念佛的时候,一切功德也就自然现前了,一切业障也就慢慢消解了。这样该有的境界都会现前,临终障碍你往生的罪业,也会提前重罪轻报。只要你对三宝有信心,那就要相信,从你真心为了自他解脱而修行的时候,你所感受到的,不论好的、坏的、还是极其痛苦的报应,这都是三宝对你最殊胜的加持。千万不要失毁对三宝的信心,不要放弃修行,要知难而上,做一个修行的勇士,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你一定会得解脱的,这个要谨记啊。

 

居士:感谢师父开示。

 

师父:出来见你们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你们这些佛法,分享一下修行的经验。否则我也不出来见你们,你们拜拜佛就可以走了。现在既然见面了那就不能浪费这个时间,否则见了面就只是瞎说乱侃,侃天侃地,聊些家常,那你也浪费时间,我也浪费时间。万一当下我无常现前要死了,那完了,随着业力跑了。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只知道自己障重慧浅,所以不能浪费时间,去搞一些没用的聚会。

 

居士:我同事说他最怕的就是死。

 

师父:人能有所怕,那还能有所警觉,有的人心狂了没有所警觉了,就没救了。《佛教启蒙钞》中我写了修行的很多现象和发心,会对你们有所帮助。给你看这本书,不是说我写得多么好,只是很多内容都是推荐了祖师大德的东西,或者复述了一些经典的开示而已,可以为你们修学佛法做一个导引。我们一定要树立祖师著作的权威,只要是公认的高僧大德,他们是过来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除此之外,一般人的话没个定准,不知道什么心态,而过去的人是已经成就的,经过时间考验的,很多人依着那些教言已经得到解脱,而且四众弟子都是没有异议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推荐,是因为我也是佛学科班出身,多少懂得一些次第,见到几位祖师的东西还是很有真知灼见的,所以把他们的东西引出来给大家看一下,让你得到佛法真实利益,这样你到一个地方后,你就知道该怎么说,该怎么做,该怎么劝谏了。

 

居士:我们受了皈依但没有受五戒,有的地方说还不算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是这样吗?

 

师父:藏地有一位大成就者曾说过一句话,“我看一个人是不是佛弟子,就是看他有没有受皈依。”你只要受了皈依了,从形式来说,那就是一个佛弟子了。但不是佛的亲儿子,你要是想当佛的亲儿子,你就要发菩提心,不是说只受五戒就算了,五戒是戒你的烦恼,戒你三恶道的因,一个人不受五戒的话就会沦落三途,堕落三恶道。而没有菩提心做加持的话,那依着这个五戒去修持无非是人天福报,或者声闻果报而已。五戒一般居士都可以受,都能做得到,比如不杀生戒,你只要不杀人就不破根本戒;不偷盗,你只要不偷五钱以上的就不破根本戒;不邪淫,只要你不和夫妻以外的发生不净行的话,就不破戒;不妄语,只要不欺骗别人自己是某佛某菩萨,证到某种圣贤的果位,见到某种境界,见天来供养我,鬼来供养我,你不要说这样的话,让别人信以为真了,就不犯根本。而比如杀小动物,不见言见,见不见的小妄语一类的那叫中罪或者轻罪,是可以忏悔的。受戒的利益是无穷广大的,一个人受了戒,若是实在守持不住还是可以舍戒的,但你受了戒以后,不但你持好每条戒,都有五个护法神来保护你,而且在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是不犯戒的,这是任何世间人,行任何善事,做任何广大的布施,造桥修路,周济贫苦,也不能相比的福报,所以一定要发心受戒。因为你在受戒的时候,从大乘的发心来看,是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众生发了一个誓言,我不杀你,我不偷你东西等等,这功德是不可计量的,即使不小心犯戒了,那也是从一个有情身上违犯了,其余无量无边的众生边上,你还没有犯戒,所以功德还是不可思议。若是从世间来说,可以让你不堕落三恶道,来世得人天身,福报广大,从出世间来说,还可以让你证果位,获得解脱,这个是非常殊胜的。

 

居士:受了五戒之后,是不是三宝的东西不能随便动,比如在寺院里面随便拿一支笔,一张纸写字都不可以,犯了不偷盗的戒,很严格的。

 

师父:这个是要看发心的,你无意的动动,那是没事的。即使你拿来用用,在师父们允许的情况下,那就不算偷盗,只要把损耗的钱财,给师父就好了。而你若是有偷盗的心,只要你把它的位置,拿离原处了,即使没有带走,那也是犯了偷盗戒了。它值多少钱,你就是偷了多少钱,律文里讲这叫举离本处。

 

居士:有其他的师父说要经过同意的,否则是不允许动的。

 

师父:不光是居士,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没有同意当然是不能动的,受没受戒都是一样的。只是受了戒,那就更严格,不但偷盗本性有罪,而且还要多加一个犯戒罪,若是不知道忏悔,犯了根本,那是要下地狱的。

    

所以自己平常做事要有分寸,要注意,我们以前都放逸惯了。不光是佛门,世间人也讲一切不属己者不可妄动,不属于你的就不要妄动,动就动自己的。你看以前的读书人口袋里有的就插一支笔,带一些便签纸,这并不是告诉别人,自己是读书人,多么有文化,而是不去乱动别人的东西,自己使用也方便,因为以前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可以发个短信,留个手机号,这也只是为人处事的本分而已。不是我们受了三皈五戒才做到,世间人都应该做到,但是你不小心这样动了使用了,并不是你犯了偷盗,而是侵损了常住,别人没让你动,你为什么动啊,你的心是很散漫的,那你就要还,还常住的东西。

 

你到了寺庙里不能乱用寺里的东西,因为寺庙里的东西都是十方供养的,不光你们,我是出家人也不可能乱用的。有一句话叫“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什么叫披毛戴角,那就是做畜牲啊,若是白吃白喝,不知道修行,那来世就要做牛做马的还,居士来这里也一样的,你吃的是十方的,若不知道修行,不知道发心护持寺庙,那你可受不起寺里的供养。所以有的寺庙里就象征性的收些生活费,以免不懂得人,来免费吃喝,造下罪业。但也有的不收,若是懂法的居士,那你走的时候还是要还常住一些钱的,虽然寺庙不要钱,但是这是十方供养来的,白用这些,损福报太大了。比如你一生能赚一千万的,你来寺里蹭吃蹭喝的,福报损掉了,那就只能赚五十万了。还有不要觉着自己给寺里捐了几百万,那就可以来免费吃喝了,要知道一码归一码,那伽蓝菩萨可是金算盘、铁判官,福是福、罪是罪,那是不能相抵消的,造福享福,造恶受罪,这个偿还果报的时候,是不会错乱的。你看有些人虽然很有钱,但是却生重病,家庭不和睦,那就是因为善恶参半,福报不圆满。若是知道了这些,不论到了那座寺庙,吃完饭了那就放点钱,住一晚放点钱,用了电放点钱,这样伽蓝菩萨就不给你记账了。伽蓝菩萨是铁面无私的,只要来这儿的人,全给你记账,出家人在家人全都算清楚。


以前有个出家人在一个道场住了很多年,有一天想要走了,当时天昏地暗,一个护法就现前,拦住他不让走,怎么回事呢?他说我是这里的伽蓝护法,法师你要还上一匹绢来,法师问为什么啊,我在寺里这么久,从来没有私用过寺里的东西,更别说一匹绢了。护法就说你曾经在某年某月某日用寺庙里的一张纸给家里寄了东西,这个法师就问了,那我用了一张纸怎么成一匹绢了,护法说用了寺庙里的东西,那是要涨利息的,现在已经涨成一匹绢了,法师又问那这么多人在寺庙里,你为什么单找我不找他们,护法就说了,那他们都要下地狱,你要去吗?你只欠着一张纸的因果而已,当时听完,这个师父就赶快化缘买上了。所以不管你是不是修行人,不管你多么牛,不管你给寺里捐了几千万,几个亿,只要你来到这儿,吃了就有你的因果在,就得还钱,寺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十方常住的,是给修行人用的,即使是出家人也不能白吃,在没有证果以前照样还。所以我到别的寺庙,除了我应吃的,应供的那一份,临走不小心用的,或者住了一晚,我也会象征性放点钱。我以前住在万年寺,有国清寺的车上去顺便把我接下来,虽然是顺便接我,我也会跑到国清寺伽蓝菩萨那里放点钱。因为虽然搭的是顺风车,但也是用了常住的油钱,我也要拿点钱来供养,因为这个车不是单独供养给某个人使用的,不属于普同供养。做事小心谨慎,这样你就不会造下很重的罪业,你就会有福报。你要知道供养给寺庙里一块砖都可以有上天的福报,因为这个地方是属于十方的,这个功德就像大海一样。为什么呢?你看我们称寺庙的东西叫什么,叫“常住”啊,你想想佛说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而他老人家却说寺庙的东西叫“常住”,你可见这个功德有多大,捐一块砖得无量功德,那你偷一块呢,不用说,直接下地狱。

 

居士:我以前不懂,在寺庙吃了饭,没有给钱怎么办?

 

师父:你到寺庙伽蓝菩萨面前,你说往昔某年某月某日来这里吃过饭(记不来就说往昔),没有给钱,现在我来还这个饭钱,还一百或两百,如果不够的话,愿伽蓝菩萨大慈大悲为我托梦,如果够的话就全部供养寺庙随缘使用。如果你发了至诚心的话,一定会感应伽蓝菩萨来示现,如果没有示现,要么你没有感动他,要么钱够了还上了。所以不懂法的话,你到寺庙里就只有造业的份。来寺庙里,只要你受用过了,你就要放,住的时间长最好和客堂说一声,把钱交给客堂师父。

 

还有你只要至诚祈祷,就不要担心伽蓝菩萨不会为你处理这个事,因为每主尊都会有无量的护法,他的护法会来处理。比如普贤菩萨有很多眷属众,你祈祷他就会有他的眷属来守护你,你修准提菩萨,如法诵满四十九日,那准提菩萨就会遣两位菩萨护持你,随时告诉你吉凶之事。那有人问了,世间人修准提菩萨的多着呢,都会有二位菩萨吗?是的,每个人两个,法界有无量的众生都祈祷准提菩萨,他要遣无量的菩萨去,他有很多眷属。比如观音部,这个人一生就修观音菩萨的,他就成为观世音菩萨的眷属,这个修普贤菩萨的,以后可以成为普贤菩萨的眷属。

 

做居士的,要想了解寺庙里的规矩,可以看看《居士须知五十条》,这篇文章里虽然讲得比较严格,但讲得严格会好一点,越严格会越有所警示,不会让人轻易犯错,这个总体来讲可以为初入佛门的居士做一个防护手册。若是想深入了解的,可以把南山律在家备览学习一下,这个是初学佛必须要先学习的,要知道不懂规矩,那真的是很可怕啊,做了大恶都不知道,也没法忏悔,那真是很可怜。若是自己不懂法,又喜欢到寺里住着,那临命终时,种种颠倒现前,障碍现前,往生不了,自己再在那里嘀咕,我这一生修得很好啊,功德也做了很多啊,怎么会这么苦呢?万一再谤了佛,谤了法,那可真要堕落无间地狱,受苦无量了。你要知道功罪是不可以相抵的,若是活着的时候不知道学习,不懂得防范,到那个时候,后悔晚矣!

 

根据恩师雪相法师甲午年八月随缘开示录音整理

妙稀有弘法小组

2014甲午年八月十二


文中故事附录志公禅师开示


又曰:当初有个杨和尚,是个德行好僧,在山修行,功成果满。一日思维,云游参方,方才发足起程,就被蛇王(护法神)扯住:汝要还匹绢去。杨和尚曰:我在山门,并无过犯。为何要我还绢?蛇王对曰:正是汝无过犯,是你当初在我常住,拿纸一张,包果子寄奉母亲去了。算至于今,该还绢一匹。杨和尚曰:即今天下,一切不学道者,几多胡作乱为、败坏山门者,你都不去寻他。如何独来扯我?蛇王曰:他众人不学好,胡作乱为,凭他自作自受,我岂不去寻他?等他阳命将尽,我不容他,铢录对算,打他地狱,受罪满足,罚出阳间,作种种畜生偿还人之夙债。你今肯入地狱,我也不来扯你。杨和尚曰:拿纸一张,如何要还绢一匹。蛇王对曰:我昔日在灵山会上,受佛嘱咐,教我管理山门常住之事。故我当时。对佛发大誓,愿毫茅寸草,什物诸般,凡是我山门物器,吾等尽皆掌管守护。十方信施进门有数,出门注簿日长三分,夜长七分,一日一夜,对充利息。我发誓:砖瓦成灰,吾才不管。所以算至于今,你该还我山门一匹绢去。杨和尚,见说分明,胆碎心寒,连忙拜倒,万望宽恩,容转俗家,办来还你。蛇王赞曰:善哉善哉。快须办来,还我去,免作负恩欠债人。和尚回舍,即取丝银三两,填还常住,拜辞伽蓝。乃作一偈警诫后人:

 

日操勤劳夜坐禅 免得伽蓝算饭钱

若不依吾言警诫 堕落地狱万千年  

 

说偈已毕。只见云生足下,腾空而去。

 

蛇王菩萨复作偈曰:

 

蛇狱灵王不可欺 威灵显应不思议

昔日灵山会发誓 茎茅寸草尽维持

侵害山门人绝种 偷盗常住祸相随

不信但观杨和尚 拿张纸去还匹绢

若不填还常住物 万劫轮回没了期

  

随喜转发,积累福慧,弘扬佛法,共证菩提。


请关注本讲堂公众号

佛弟子到寺庙修行、护法应有的正确发心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