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宗教世俗化,最终的自我消解

印顺法师宗教世俗化,最终的自我消解


宗教世俗化”的旗手彼特·伯格(PeterBerger)也早已承认“世俗化”思潮中“宗教终该被科学取代,宗教必然在现代社会中衰退”断言的错误性: “我想我和大多数其他宗教社会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世俗化所写的东西是个错误。我们潜在论述是说世俗化和现代性携手并行,越现代化越世俗化。它并不是个荒谬的理论,是有些支持的证据的。但是我想他基本上是错的”;


……


        印顺法师在时代社会背景下,为应对西方理性主义和现代化思潮的冲击,采取了被彼特·伯格称之为“屈从”的策略,其所做的工作,即是按照“现代人之世界观”进行基本的理性工作,把传统的宗教论断,翻译改造成适合于世俗世界观的参照框架、并与现代世界观一致的术语。如伯格所指出的,这种经过世俗化包装改造过的宗教所提供的知识,在完全世俗的知识中也能得到,当同样的商品在纯粹世俗(因此也更现代化)的东西中能得到时,人们为什么还要去买用宗教包装的心理治疗法呢?所以伯格说,这种宗教世俗化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成功,也就在多大程度上击败了自身”,最终它代表的是宗教机制的“自我消解”。基督教如此,佛教亦复然。离开了“超越性”,佛教只剩下人天乘法、慈善事业、文化教育,如此则可有可无,完全可被其他体系所替代,如太虚大师所说,“求现实人间乐者,将谓佛法不如儒道之切要;但求未来天上乐者,将谓佛法不如耶、回之简捷”,更何况还有西方更加“现代化”的各类社会、文化、教育、慈善等体系呢?


   ——《印顺长老版的宗教现代主义实践有什么问题吗?》


随喜转发,积累福慧,弘扬佛法,共证菩提。


请关注本讲堂公众号

印顺法师宗教世俗化,最终的自我消解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