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华奥义,到底哪个是如来本怀?

居士:阿弥陀佛,师父吉祥,有人讲法时,讲出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法华经》只是引导三乘进入佛的果位,可是《无量寿经》是救度五乘,使他们共同证悟佛果,而且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所成就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一样的证悟。所以,如果论真正的本怀,那《法华经》就不是本怀了,《无量寿经》才是本怀中的本怀。


四生道人: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佛的本怀,本怀即是根本的意思,也就是佛出世的本来目的,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是经里的原话,也就是说佛出世的根本目的即是让所有的众生都能悟入佛的知见,而佛的知见的呢?那一定是纯圆独妙的,天台智者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唯有法华是纯圆独妙,虽然华严部、般若部、方等部经典里,像华严经、金刚经、解深密经、无量寿经里都有圆教的内涵,但是主要部分皆是为当机的行人曲设的方便。如华严经正说圆教,兼说菩萨次第别教法,般若经,带通别二教而说圆教,方等经是对小明大,对破前三教而明圆教,故这些都不是佛的真正的本怀,因为这些时教里面,并没有“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所以并非如来的本怀。


而无量寿经,正是大乘菩萨藏所摄,是属于方等部的经典,蕅益大师云:“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即此经属于顿(横生为顿)而非圆,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隋朝慧远大师《无量寿经义疏》云:‘此经正为凡夫人中厌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发心,生于净土,不从大小,故知是顿。’故知此经宗旨是正为凡夫人求愿往生净土为宗趣,五乘隔历,凡圣各居四土,非以不离当处即是寂光,识自本性即是弥陀的圆顿心印为其宗旨,故非如来本怀也。


第二,再来看法华经上所开显的本怀,在药草喻品上讲了三草二木的比喻,是说佛以一味法雨普利行人,而众生根机有别,如三草二木吸收水分不同,虽然如来唯以一音演说法,而三草二木之五乘行人,各个得益不同,虽然各个得益不同,但是三草二木均为一地所生,三谛圆融,同为诸法实相,正所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郁郁黄花皆是法身,正如经所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此二经所对机,虽权实施设不同,然皆乃唯信得入,皆可含摄人天五乘正如法华所云,“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弥陀要解云:“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又何来法华接三,无量寿经接五之说。


综上所述,此二经若论本怀者,必属法华,此为金口所记,乃如来出世之大事因缘。若论本怀之本怀者,唯推诸法实相,因此实相者,同为释迦弥陀、十方诸佛之不二本怀也,正所谓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佛佛道同也。否则东方经典以无量寿经为本怀,若已在西方净土之弥陀慈尊,抑或十方诸佛,未讲无量寿经处,如来以何为本怀?


又如印光法师所云:“净土法门如来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也。为诸法之本源,举凡圣而悉度。上、中、下、三根普被,禅、教、律、一道同归。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允为九界众生归真之捷径,大畅本师释迦出世之本怀。”由此而知,非只无量寿经,整个净土法门,皆乃大畅如来本怀,而非即是如来本怀也。


不但如此,即教界最为流传之如来所以兴出世,唯宣弥陀本愿海,亦是过分之语,此话原为曲解净宗法义,误会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日本净土真宗开山祖师亲鸾所说,后被误传为善导大师所说,此宗行人,依此所说抬高自宗,贬斥它宗,唯谈佛力,不讲修持,是变异的他力“上帝”教,吾等当明加辨析,不可不知也。

 –2016丙申年冬


弘扬佛法,佛子有责,随喜转载,小事大德。


请关注本讲堂公众号

净土法门,法华奥义,到底哪个是如来本怀?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