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不论分为几类,但总不出愿、真、行、理四种,其中“愿菩提心”属于事相的菩提心;“理菩提心”属于理性的菩提心,即是真如佛性;“真正菩提心”、“行菩提心”属于理事具足的菩提心。约事来说,就是发成佛的心,正如大智度论所讲的那样,“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也就是说只要想发心成佛的人,就是发了菩提心,但这个菩提心不具备任何力量,不具备任何理论的指导,只能被称作愿菩提心,不能称为真正的菩提心。
而要想发起真正的菩提心,那就必须要具足智慧,与理相应,即是明了省庵大师所说的八种发心,即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否则菩提心就会落入有为的造作。明白了这八种心,就要拣除邪、伪、偏、小的邪心,发起正、真、大、圆的智慧心,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即是具足理、事的真正发心。若是拣择了不好的发心,具备了智慧的清净心后,这样就可以以利他为主,理事并进,受持菩萨戒,广修六度万行,以求做佛了,这就是行菩提心。
而若想做佛,还要具备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那就是慈悲心(四种正确的发心中也有),如华严经所云:“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 ”因为慈悲心就是策励我们不退道心的根本,他能浇灌我们的菩提心苗茁壮成长,所以这个慈悲心就是行持菩萨道的根本,不可缺少。
只有这样理事并进,上求下化,才可以成就万德庄严的佛果,正如法华经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所以我以前总结过,真正的菩提心就是,“真诚慈悲,无我利人。”其中“真诚慈悲”就是以真正的慈悲心为策励,“无我”即是以人无我、法无我的真如之理为所依,“利人”即是以具足理事,受持菩萨戒的真正行持为所行,这样才可以成就圆满的佛道。(判教家所判的二教、三教的佛是属于方便道,不是究竟的佛果,只有圆教的佛果,才是佛陀的本位。)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