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认识恩师(上雪下相法师)那一刻开始,我就觉得师父是一位很特别的出家人。2013年刚认识师父,得知师父玩转QQ、微信、淘宝,我非常惊讶,当时微信还刚出来不久,心里想出家人还这么“时髦”啊,因为没见过几个出家人,更谈不上了解,我对出家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唐僧济公少林寺之类荧幕形象上,用师父的话说“你觉得和尚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飞鸽传书’是吧!”不过幸亏师父那么“时髦”,我才能用网络远程的方式,每天孜孜不倦的跟随师父学习佛法,几个月的功夫进步神速,乃至才有后来常住翠屏寺的故事……
师父曾对我说“师父形不见世,师父影遍大千“,真是很恰当的比喻,设想师父独居深山,若没有这些高科技的玩意儿,我怎能受师父法乳之恩?所以很敬佩师父的远见,把握住时代的特色,既能远离尘嚣,身居兰若,又能慈悲满怀,普利群迷。但现在看来,玩玩网络通讯跟上时代,对师父来说那只是冰山一角。
2016年“法华义辩”即索达吉堪布改经事件,让我对师父及很多大德法师们的危机公关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建立”法华义辩微信群“,确立批驳文章集中投放网站APP、通过朋友圈、公众号,微博乃至网络投票等方式急速回应。从6月22日月悟法师对索达吉堪布改动鸠摩罗什大师版本《妙法莲华经》的做法提出异议,到7月8日索达吉堪布发表声明,一字不动按照鸠摩罗什的原版传讲,之前的版本不再流通,在短短的两周左右的时间内,利用最便捷的网络手段聚拢力量,群策群力,把握言论主导权,乃至辩论本身不偏不倚,滴水不漏,我想说“这仗打得真是漂亮!” 即捍卫了鸠摩罗什大师的《妙法莲华经》版本,又争取到了一次难得的普法机会,藉此展示了多年来天台宗教学的成果,推动汉地佛子学习《法华经》的活动。这次事件,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是捍卫了汉传佛教的传承,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则是非常好的”危机公关“的案例,实在是应该写入佛教教科书中,值得广大佛弟子学习。
而目前,佛教界还有更大的危机公关正敲响战鼓,即对印顺法师“大乘非佛说“论的批驳,面对这样一位被尊为”佛教泰斗“级的人物,面对众多受其影响的佛教徒、出家众,面对大打感情牌,乃至诬陷辱骂,丑化对方形象,扣帽子等低级的手段,如何做出响亮的狮子吼般回应,威慑四方,正是我们观战学习的极好内容。正如前几天,师父因为看不惯一位大德法师被印顺法师的粉丝攻击,仗义直言而倍受辱骂,师父将其攻击的不堪言语截屏下来,通过朋友圈、公众号、群内容,微博等个人宣传平台,广泛传播,反而说明其人言语卑劣、素质的低下,并借此契机,汇集了发声的大德居士,成立了“佛门好汉——弘法护教群”,短短一天之内就新增100多人,这是一股捍卫正法的力量,我真想说“师父威武!”。记得皈依师上体下圣法师引用过《大般若经》中“如大火聚”这句话,经中大意说:大智慧的人,如大火聚,一盆大火在哪里烧,好的,坏的,一股脑丢进来。外道、魔道越丢进来,火愈大,燃料愈多,智慧越高,所以大般若如大火聚。我想这是最好的比喻了吧!
末法时代少不了辨邪显正,这也是大乘佛子必定要亮剑的时刻。除了以上辨邪显正的生动案例,今天师父又为我们开示了如何在这个时代更好的弘法,大家给这次开示取了个时尚的名字,即“佛教在21世纪的正确打开方式”,师父讲的实在太好,让我们对弘扬正法有了一种革命般的颠覆性认识。
比如我们看到师父写的开示《树立正确的信仰和正见》,这是摧破邪见建立佛教正信的好文,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传播出去呢?传播效果和增加福报有怎样的递进关系呢?假如我们想传播就是一分菩提心的福报;我们简单按一个转发键,可能有两三个人阅读,那就会有十倍的福报;如果我们摘录了其中的一段话,作为引用,转发后可能会有十个人阅读,那就会有百倍的福报;如果我们自己写了一段吸引人的评论,转发后可能会有二十个人阅读,那就会有千倍的福报;如果我们看到佛教圈里的高僧大德对其推崇备至,我们节录下来,再推广到各个平台,那凭借佛教界大佬的影响力,转发后就可能有好几百人,乃至千人的阅读量,那福报就会无量无边……(当然说到福报好像显得有些“功利“,但是这只是结果,却也是修行中必须积累的”资粮“,不可或缺)。
再谈到我们面对的传播人群的区分,这就好比金字塔,底层是无有信仰的人,主体是有佛教信仰的在家人,顶尖是深入佛法的四众弟子,以寺院的出家众为根本。主体人群慢慢培育熏染,会有部分人上升到金字塔顶,而底层人也不应放弃。师父举了个反推销的例子。有个人隔三差五就要给师父发广告,师父就给他讲佛法回应,最后说到人生无常,劝他出家……,师父现场讲的很生动,我们都大笑不止,但是回头想想,虽然那个人即便真的出家概率很小,但是也种下了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结果,而我们如果仅仅局限在顶尖人群内部,和自己“气质相投”的人进行交流,比如佛教内部群,佛教内部网站APP,那针对的面就太狭隘了,太不接地气了。新的时代迫切的需要我们放开思路和眼光,调整姿态,整合各种资源,更好的去宣传佛教。
作为师父,不能自说自话式的推广,自营销和公共关系营销(这个是我套用的营销术语)其效果是天壤之别。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乃至几个宣传的平台,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好好推广正法,做好自己的本分,是每一个真正的佛教徒都应该学习践行的。不要说身边信佛的人不多,而应该视为一片信仰的处女地,这个信仰的“市场蛋糕”很大,如果正法不去占领“市场“,那么邪法滋生,外道泛滥,佛法自然就衰微了,所以时不我待,套用师父的一句名言“弘扬佛法,我的责任”!
好比是概念营销,销售的是一种“理念“,因其无形的特质,不会很容易,更何况是一种“信仰”,虽然这和对方的善根也有关系,但是弘扬佛法的意义是深远的,任何产品都无法比拟。师父讲了很多,我感觉跟着师父把佛法推广好了,仿佛做世间的企事业那都很简单了……
短短的1个多小时,师父只是抛砖引玉,但其高瞻远瞩的思路,对我们很有启发。虽然师父非常了解佛法的传播和个人品牌的塑造,甚至是对产品营销的策略有一套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跟师父接触这么久,却没见到师父怎么用这个去宣传自己,因为师父的开示,也是非常契合时机和大众根器的,而且非常精彩。直到去年的“法华义辨”事件,因为师父承学天台教法,日诵法华,故不忍法华经被随意删改,汉传法脉受损,所以果断出手,发狮子吼,所说所言,振聋发聩,令人赞叹。自此之后,又到印顺法师大乘非佛说的邪见流行,师父便开始践行出家前的广大发心,辨邪显正,大弘佛法,否则师父说,还是想这样一直默默的做下去,在山中老实修持。师父总是说自己业障重、智慧浅,讲这些的目的主要是告诉大家怎样去弘扬佛法,“包装”祖师,这个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个人觉得各大佛学院都应该开设这样佛教传播学课程,凡是有心传播佛法的佛教徒,都应该学习践行,只有这样佛教才会从深山再次走向社会,孕育无限生机,而不是在等待、感叹中“客观随顺”末法的衰相。
佛陀是慈悲而智慧的,作为佛陀的弟子,我想我们的智慧和慈悲也不应仅仅局限在青灯古佛,独处闲居,而应存在于世出世间一切处,一切时,愿所有的佛教徒,本着利乐有情的初心和赤诚,开动脑经,利用自己的长处和环境优势,积极弘扬佛法,真正使佛陀般若智慧的光明彻照天地,光耀千秋。阿弥陀佛。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