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启蒙钞导读24–真理信仰


2.佛陀的智慧是怎么来的

在经典中记载,佛陀出生的时候,也正是处于印度九十六种外道百花绽放的时候。那九十六种外道,也是各种理论都有的,很多修行人也都是实修实证的。有的也是长年不死,也有会飞行、变化的,都非常的有智慧,都有自己的很多门徒——但他们始终逃不出有、无、断、常等的戏论知见,始终得不到真正的解脱。

而佛陀对苦的解释,对涅槃的追求,对轮回的出离,就不只是停留在无想的断灭见和对“灵魂神我”永恒的态度中。佛陀在家时是一位将要继承王位的太子,本身就已经通达当时国内的天文、地理、算数、历法等种种学问,而且身怀绝技,武功超群。出家后又向婆罗门仙等诸多苦行僧求学,并且学通了当时各种哲学家的学问,实证了各种修行人的境界。也可以说佛陀在当时就是一位学贯百家,通达了所有学问的人;但还是始终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最后佛陀在菩提树下立下誓愿:若不能大彻大悟,不能解决人类无明的迷惑、生死的流转,那就宁碎此身,也不起于座!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佛陀在静坐中进入甚深的禅定后,终于发现了宇宙的真相,发现了宇宙万物流转的过程,发现了一切苦的根源——那就是妄想执着,颠倒迷惑。人类一切的苦难,来源于对事物本质的迷惑,所以就造作了种种错误的行为,从而导致了种种的痛苦。所以佛陀发现这些道理后,就通过禅定力,彻底的断除了对一切事物的颠倒执着,彻底的证得了自由自在的清净法身。进而佛陀发现,不只是人,即使是最小的蚂蚁、昆虫等,这一切的有情生命跟佛陀一样,也都可以觉悟成佛。所以他老人家就慈悲布道,度化了当时很多的外道信佛,平日常随佛陀身边的就有一千两百五十人。

3.佛陀宣说了什么真理

佛陀宣说了世间的真谛之理,告诉了我们怎样才能断除轮回,怎样才能达到永恒安乐的涅槃境界的法门;开示了我们缘起性空的正见,告诉了我们根本没有一个不死之身、不灭之神,一切都是因缘而起,一切都是遵循因果的定律发展的。正所谓自作自受,不作不受;也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若想要不受苦,那就首先不可以种下受苦的因;若想要得到永恒的安乐,那就首先要明白安乐的因。这样知道了一切事相的本因,那样才可以结出安乐的果实。而佛陀也告诉了我们离开一切灾难、疾病、横祸、死亡等苦难的因,那就是要彻证事物本来缘起即空的空性。而若想获得永恒安乐、神通自在的能力,那就要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才可以获得最圆满的果。

简单的来说,要想离苦得乐,首先就要超越“造物主”这个第一因,超越有无之分别、阴阳之造化;从而断除颠倒妄想,明了真相;进而发菩提心利益众生,依照戒定慧,闻思修学;最终便会跟佛陀一样,获得圆满的解脱了。

4.佛教勉强可说是对真理的信仰

佛教就是释迦牟尼佛对真理的追求,并实践真理,传播真理的过程,所以佛教可以勉强地说是真理的信仰。为什么勉强地说呢?因为科学也好,其他宗教也好,他们也是在追求真理的;只是每个人对真理的认识层面不同,深浅不太一样。而像先知默罕默德、救世主耶稣,他们都认为自己所推崇的真主和上帝,本身就是真理的化身,而世间的真理也就是他们,他们也就是真理。这就像中国古代的皇帝一样,皇权天受——我就是来统治管理天下的,我就是天子,我说的话就是法律,大家都要受我的保护,受我的救赎,而且若想离苦得乐,也必须得信仰我,遵循我的教化,接受我的救度。

而佛教对真理的认识,恰恰是相反的——佛陀认为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万能的创造者,没有一个主宰者;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苦、空、无常、无我。你可以不信佛,但你不能不信因果,不能不信一切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幻化,一切的生命都是在生老病死之中,一切的众生都因“我”而生,因“我执”而痛苦。佛陀说他只是一个觉悟者,一个发现者。而若是谁发现了这些规律,谁实证了这些真理,谁也就是佛。一切的生命状态,包括人、畜生、天神等,只要你肯去思维真理,去努力修行,你就可以离苦得乐,你就可以成佛。(一般低智能的畜生,需要罪报了结以后,再生为人、天等高级智能的众生,才能真正的修持解脱。)

所以佛陀在教人认识真理的同时,还慈悲的宣讲了一套离苦得乐,认识真理的方法。只要你肯觉悟,只要你肯相信,就可以离苦得乐。但即使你不相信,这些道理也不会消失,这些法则也不会改变。而不肯去觉悟,佛陀也不会勉强你;因为佛陀说一切都是因“缘”而起,有缘自能得度,无缘佛也没有办法。所以佛教不但能够让人认清真理,而且还通情达理,理性而慈悲。佛陀是无有任何条件地帮助你,不论是信仰佛教的,还是信仰其他宗教的,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不论是飞禽或者走兽,佛陀认为大家都是平等的,都不应受到迫害。所以佛教不只是停留在真理信仰的层面,而且还是怀有终极的、平等的人性关怀在里面的。这个人性的关怀,是针对所有的天地鬼神、牛马畜生、人非人等一切有情生命的。这种平等而慈悲的精神理念,也赢得了全世界宗教家的赞赏。所以佛教也在日内瓦国际联合宗教会上,获得了“最佳宗教世界”奖的至高荣誉。

当然佛教对此的宣说不只是空洞的理论,佛陀对修行中会遇到的每种情况,所修出的每种境界,都有详细的阐述。对其修证的过程,也都有一个完整的从浅到深的次第。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应对不同根机、不同层次的生命。佛教有成千上万卷的经藏。这是理、事、教、行,都臻于完备的。

我讲的这些并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就是一个精神信仰的细化。若再仔细分,还可以分出很多信仰,但总体来说差不多这些就够了。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