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钞26佛陀和佛法为什么是我们最终极的仰靠


[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

1.佛教是为了引导我们共同觉悟真理

大家同样生活在这个世间,有些智者的见解是相共的。像释迦牟尼佛、耶稣、孔子等宗教家、思想家,他们都讲大爱,讲无私奉献。但佛教有其不共的见解,那就是缘起性空、业果不失的世界观,和自觉觉他,慈悲利人的人生观。也就是不单纯讲他力救度,或单以自觉性很高的爱人精神——“仁德”来化度众生。而是彻见真理以后,以真理为出发点,以慈悲为本怀,以各种方便为手段,启发众生本来就具有的智慧,形成引导式的自性救度。

因为佛陀成佛后,在菩提树下感叹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佛陀发现一切众生都跟佛陀一样,都可以觉悟。只是因为不了解世间的本质,不明了这一切都是自己所造作的善恶果报。也就是说心被外境所迷,认为我所感受的一切都是别人强加给我的;不了解自作自受,因果无错谬的道理。故而又再起贪嗔痴等迷惑颠倒,继续造善恶业力,缠绵痛苦,轮转不息。也就是佛陀所说的因惑造业,因业受报,因报而受苦。佛陀发现这个道理后,只是引导我们共同觉悟而已。

2.佛门的救度建立在众生本能的需求上

佛门的救度是建立在一个基础原则——众生本能的需求上的。所有的生命一生下来就有离苦得乐的本能,蚂蚁虽小,亦有畏惧。喜生恶死,乃物之天性。

正因为佛发现的真理,告诉我们彻证这些真理的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样就使人们心里有一种永恒的约束。其“自作自受,不作不受”,还有“因小果大,作了必受”的道理,是佛陀乃至一切天神、还有现代任何的先进仪器等都无法改变的定律。所以当佛陀告诉宣讲给我们这些道理的时候,人们就会自主地断恶修善。然后再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善恶,那就是断除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嗔、痴),修行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等),那样才可以得到安乐。这个可以看看《因果事例明镜集》,讲了很多因果的案例,可以多读几遍,就会有所了解。

所以说我们佛弟子,要对佛教建立坚实的信仰,正所谓“信为欲依,欲为勤依”。若我们不能真正的了解为什么信仰佛教,就不会死心塌地的按照佛说的去做,就不会勤奋的去修行;就容易自以为是,盲修瞎练,最后也就越学越邪见,越修越烦恼。因为“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唯有真正地、彻底地信了,才会有动力去学习佛法;当闻思佛法多了,自然就有智慧了;这样才可以置换我们无始劫以来颠倒愚痴的知见,修行证果。

3.佛教依靠的教主最为殊胜

我们信佛的动力和准则,不仅如此,还有我们教主也是具有坚定的可依靠性的,这里简单地讲几点。

第一呢,佛陀身份尊贵,太子出家,财富、地位、饮食等世间五欲都为顶点,但佛陀却不耽着。所以他并不为了这个五欲之乐而出家,反而是为了超脱这个而出家,从而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可我们现在有些所谓信佛的人,却去追求这个,那显然是与佛教背道而驰的。)

第二,佛陀发心尊贵,佛陀发的是慈悲心。“慈”则不忍众生苦,“悲”则能拔众生苦。佛陀救度众生的本怀,不是建立在血缘、贪欲等爱憎基础上,佛门不讲大爱,讲慈悲,无有贪染。

既然佛陀并不是为了财色名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让我们起信的,那就是最可信的人。因为他是彻证真理而成佛的,因为慈悲心的缘故,而让我们也明了真理,不再因惑造业而受苦。所以佛陀这个人,包括他讲的法都可以作为我们坚固的信仰。正如佛世时的一个弟子,他就是在参学了很多的修行人以后,才选择佛陀做为最终的依靠。因为他通过仔细地辨别和对比,发现只有佛陀是彻底断除了一切过失,彻底圆满了一切的功德,彻底了知了一切的真理,所以他就做专门著述了《殊胜赞》,来赞叹佛陀的功德。正如赞中所云:“我舍诸余师,我皈依世尊。此故何为尊,无过具功德。”

第三呢,佛陀不是造物主、不是上帝、不是先知、不是神的儿子、不是本来具足神力的自然之神,高不可攀;佛陀跟我们一样,都是从普通人修出来的。“佛陀”的意思,翻译成中国话,即是“觉悟的人”。佛陀觉悟真理以后,如实修行,彻证真理,故而神通无碍,智慧无量。而我们只是一个充满迷惑,处处受限的凡夫。但佛陀给我们做了榜样,给我们树立了信心——既然大家都是人,只要我们也肯觉悟,如理如法地去修行,也是可以成就无量功德,无量神通道力的。佛陀是过来人,留下了宝贵的教法,只要我们依着去修行,大家都是可以成佛的。

4.佛教出发点是慈悲

再就是佛陀教化众生的理念是“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就是有慈心就不忍别人受苦,有一个悲心就想救他人于苦难。因为佛陀觉悟了以后,发现所有人都和他一样,都可以觉悟,所以佛陀发了大慈大悲的心,来帮助和他一样、无二无别的众生父母。因为无量劫来轮回的路上,一切众生都曾当过我们的父母,都曾无微不至地爱护过我们,所以我们就要有报恩的心,要发心去救度。这是佛门救度众生的一个基本概念。

一般人你对我有帮助,有利益我才来救你;或者起码你不是我的仇人,我才会帮助你。而佛门不是的,只要与你有缘,不论你对我有没有帮助,我都会救你。因为佛陀的出发点是慈悲,慈悲是没有贪婪的,没有条件的,是冤亲平等的救人情怀。说白了就是,佛陀是没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他认为这一切的众生都是可以觉悟的,也都有觉悟的权利,也都能够觉悟。若一个人要想得到究竟的快乐,要想达到最圆满的境地,那就要有大慈大悲的心。而慈悲心的生起,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苦难的众生。所以我们要感恩众生,利益众生,要有度尽一切众生共同觉悟的心,那样才可以成就神通自在,万德庄严的佛果。所以我们依靠佛陀的教法去修行,就是找到了一个最坚固稳靠的信仰。

我们知道古代也好,现代也好,都有那种不孝的儿女,也都有对孩子不好的父母,因为感情会变的呀。孩子对父母非常好,父母会要你,而你若是天天回去揍你爸、打你妈,而且做的都是伤天害理,祸害家族的事,那他们很有可能就不要你这个孩子了。因为他们还是以我执为中心的,他们所希求的,还是我的孩子,我的声誉,否则他们怎么不去爱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孩子若是丢了、死了的,他们为什么不会伤心欲绝,痛不欲生?所以我们要知道,世间中感情的建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当然讲这些的目的,并不是说让我们不要孝敬父母了,而是要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超过所有人的,只是这种感情并不是真正坚固的、无私的。

而佛陀的无私无畏、大慈大悲,却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坚固的感情依靠。佛陀是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位觉悟的智者,是三千年前的一位太子。他舍离了这个私心杂念,他是觉悟真理以后,以慈悲心为出发点救度众生的。所以我们仰投他,他不会舍弃我们的;我们伤害他,他也不会嗔恨我们。就像佛陀老人家亲自说的那样,“我视一切众生,如同罗侯罗(佛在家时的儿子)。”他只是因为看我们太颠倒,太苦了,所以才慈悲地救度我们。佛陀有能力救度我们,而且他也已经发下了无比广大的誓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佛陀本人即是一切众生最坚固的依靠。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