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真正的忏悔,首先生起来的就是慈悲心。我们说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一个真正具有慈悲心的人,怎么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其它众生的痛苦之上呢?!若是明理的人,要知道真正的放生就是放下内心的贪嗔痴,然后生起慈悲心,救度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这才能算是真正的放生。否则所谓的放生就只是事相上做了那么一点善事而已,虽然会有一些善报,但这是没有任何功德可言的。
所以我们想追求幸福生活,简单来讲就是“改往修来”——忏悔往昔所有的恶业;然后修福,就是不断积累新的福德。有一句话叫“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就是不断地净除罪障,积累福慧。当这些修法加行到一定量的时候,你便会突破由往昔恶业的积累所带来的苦报,获得美满幸福的生活。因为我刚才不是讲过嘛,一般今生做的,来世才报,只有一部分机缘比较成熟的,这一世才能成熟。但是佛门还有一句话叫“强者先牵,重者先坠”——虽然这一世你感觉贫穷痛苦,但你若是能真诚忏悔往昔悭贪、吝啬等恶业,然后布施到一定程度,你的心量扩展到一定程度,那么当这个善业的力量强大到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会显现幸福的生活。布施的力量会得富贵,放生的力量会得健康,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善恶,就可以修得好的果报。
所以我们学佛要建立一种正确的信仰。不是求佛赐予我们什么,也不是请佛帮我们拿掉不幸,而是要不断的听闻正法,并按照佛说的教言去做,那样你才能解决困难,得到安乐。
[学佛的开始]
1.皈依受戒
若是能深深地仰信佛陀,那就要去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就是在一个僧人面前,由他证明发起一种誓愿:从今以往,以佛为师,以佛所宣讲的真理为师,以传承佛法的僧人为师。这样就像是出生在佛门的孩子,有了温暖而坚实的依靠。这是学佛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做一个正规的仪式来证明自己坚固的诺言。进一步若想真正的离苦得乐,就不应该再造作恶业,要发心持守五戒、八戒、乃至是菩萨戒。
戒律的制定就是佛陀对我们的保护。戒律所禁止的,那就是苦的因;戒律所奉行的,那就是乐的因。所以我们要持戒。若是能够发心受持五戒,行持十善,这就是以后继续做人和升天的因。五戒持得好,十善做得圆满,那么人生就美好,往生天道就容易。反之则生活就不怎么好,例如:好杀生者,容易短命多病;好放生者,可以消灾延寿。也就是说命运都是自我造作的。
而受戒的好处,也就是能够让我们把这一生不杀生的功德和发愿不杀一切众生的功德,圆满地获得。而若是不去受戒,那就没有这种好处了。你一天不杀生,那就只是一天没作恶。而且你没有一种坚固的誓言证明,没有一种用戒律来约束自己不杀害一切众生的力量,那么一切众生就都有被你杀的可能性,你本身潜伏的作恶的力量就很容易生起了。所以你自己尚且难以救度,而且还很容易堕落,那怎么可能像佛陀一样成为一切众生的依怙,断除一切烦恼恶业,成就圆满的功德呢?
而若是要想成佛,那就要受持菩萨戒。菩萨戒就是成佛的因,菩萨戒就是成佛必须应该做的,菩萨戒的功德自然是更不可思议了。受了菩萨戒的人虽然还只是一个凡夫,但是因为发起了真正的无私利人的心,那本身就会变得尊贵殊胜起来。他已经发心加入了佛菩萨的行列,便可以接受菩萨的名称,被人称作某某菩萨。而且以后不论投生到什么地方,都是福德殊胜的人,都可以作为领导者。即使是戒律持守得不严谨、不清净,从而堕落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中,那也会成为畜牲中王、鬼中之王、地狱之王——因为他发心广大的缘故,愿为一切众生作依靠的缘故。但菩萨戒也是最难持守的,而且一旦受持,就永远不能再舍弃。
这些我只是简单的提一下,劝一些进入佛门的人,能够发心受戒,利益众生,今天还是主要谈信仰。
2.修学佛法求得安乐的四个主要条件
(1)亲近善知识
佛陀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最快地离苦得乐呢?那就要具备四种条件,第一个就是亲近善知识,远离鄙恶之人。一个人要是经常跟坏蛋、恶人在一起,那他的心就容易被污染。我们刚学佛,意志还不坚定,哪能学那么多;所以我们先要亲近善知识,他已经学过来了,他有经验、有智慧,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亲近善知识十分重要,没有善知识你将一事无成。就像是佛陀告诉阿难的,善知识是我们这一生成佛的全部因缘,没有善知识我们是不能成就的。我们世间也讲,“欲知上山路,需问过来人。”若是没有引路人指导,不但安全没有保障,而且还容易走错方向,白费力气了。
当然善知识有很多,能找到一个活生生的导师,并能追随他的左右,那是非常非常难得的。若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也可以从书本上找善知识,例如《印光法师文钞》、《莲池大师全集》啊,我以前说过的民国或者是明末四大高僧的著作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善知识。当然还是不如直接的找一位现世的大德做我们的善知识来的殊胜。但是你只要能除去贡高我慢,怀着永不满足的谦下心去看这些法宝,细细体会,也是可以树立正知正见,获得解脱的。所以说亲近善知识是离苦得乐最重要的条件。《法华经》、《涅槃经》等很多经论,都把它摆在第一位。
(2)听闻正法
第二呢,就是要听闻正法。也就是说,信佛以后,就不要老学一些邪门歪道的东西;或者以《道德经》啊,《论语》啊等世间典籍为主。我不是说这些理论不好,只是告诉你不能把侧重点放在这个上面。因为你已经是一个佛教徒了,就应该从《十善业道经》、《佛说遗教经》、《吉祥经》、《地藏经》,这些佛门基础的经典入门。然后平常再涉猎一些世间修身修德的典籍,来充实自己,这就是听闻正法。
我们要知道,一个佛教徒若是不通达儒家、道家、西方哲学等这都没有关系,因为即使你不懂这些知识,对你的解脱也造不成任何影响;而若是学佛以后连最基本的佛学基础都不了解,那就真是很愚痴了!而刚才我说的依止四大高僧的著作,就是听闻正法的一种方式,大家如果好好看的话,一定能解决烦恼。
(3)如理思维
再就是如理思维。什么叫如理思维呢?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因果法则,无常的道理啊,缘起性空的道理啊,你要不断地去思维它,用这些道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不能像不学佛的人一样,一遇到问题就是邪思维,认为一切苦难都是别人造成的,那就是不如理思维了。
你看孔老夫子说过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说:你看啊!人生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奔腾,刹那不息。就是说时间不停地在我们身边消失,你如果不抓住时间,那一生很快就会过去了。到最后真理是什么都不知道,就不用说去思维修行了。甚至有的人生活很忙,还没有学佛的时间,若不挤出时间去思维这些法理,那根本是不能与这些佛法相应的。若只是学了很多佛学知识,那是没有用的,因为他没有思维法义,没有不断的去加行,就不能对治我们的烦恼,解决不了任何实质的问题。
我们无始劫来,一直用贪嗔痴、自私自利、我执颠倒的烦恼在熏修自己,从来没有如理思维过,所以苦难就很多。虽然每天想很多道理,但是没有如理思维过,也就是说没有按照佛说的这些道理去思维,那就不能增长智慧、歇下烦恼。只有如理思维了,才能解决这些烦恼,获得解脱的方法。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都是会过去的。不管你最爱的这个人也好,最爱的这个事物也好,永远都不能保持长久。一切的事物都是成、住、坏、空的流转过程——先生成;再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变坏;最后毁灭。地球是这样,你用的手机是这样,住的房子也是这样。一切念头的产生都是生成异灭,一切生命的状态都是生老病死。若是你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要过分执著它,就要息下自己的烦恼,用这些道理去看待问题,这就是如理思维。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