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成汤

成汤

【原文】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及四方来者[1],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2]”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3],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4],及禽兽。”归之者四十六国。即位后,大旱七年。汤祷于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与[5],民失职与,宫室崇与[6],女谒盛与[7],苞苴行与[8],谗夫昌与[9]?”言未已,大雨数千里。(《殷本纪》并《纲鉴》) 

【注释】

[1]祝:祷告。

[2]尽:全部。

[3]用命:听从命令。

[4]至:极,最。

[5]节:节制。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6]崇:高。

[7]谒:禀告,陈述。

[8]苞(bāo)苴(jū):以财物行赂。

[9]谗:说别人的坏话。昌:昌盛,大行其道。

【译文】

成汤外出,看见田野里有人四面张网,并祈祷道:“从天上和四方来的,统统进入到我的罗网里。”成汤说:“啊,那就一网打尽了。”于是叫张网的人去掉三面的网,并叫他祈祷道:“想往左的往左,想往右的往右,想往上的往上,想往下的往下,不听从命令的,就进入我的罗网。”诸侯们听到这件事,都说:“成汤的德行好得无以复加了,连禽兽都受到恩惠。”

于是诸侯们纷纷归顺成汤,竟有四十六国之多。成汤即位后,闹了七年大旱。于是汤在野外的桑林为民祈祷求雨,向自己问责所作的六件政事,说:“是我的政策不适当吗?是我役使民众太苦了吗?是我的宫殿房舍太高太华丽了吗?是妻妾嫔妃说情请托太多了吗?是贿赂盛行吗?是毁谤的人发迹了吗?”话还没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大雨。

【评语】

按《纲鉴》载:“太古之民,穴居野处,与物为友,无有妎伤之心[1]。逮夫后世[2],人民机智,而物始为敌。”然称黄帝之治曰:“淳化鸟兽虫蛾[3],人无夭札[4],物无疵疠[5]。”称颛顼之治曰:“鸟兽万物,莫不惠和[6]。”称虞舜之治曰:“鸟兽跄跄[7]。”曰:“百兽率舞。”是知古圣王之世,确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景象[8],人能与物无竞,自然与人无争也。圣王不作[9],世风递降,成汤时遂有四方网罗之设。汤只去其三面,亦因积习难返[10],为之渐教[11],非圣人之本心也。然祝曰:“不用命乃入吾网。”夫民受天地之中以生[12],所谓命也。故曰:“天命之谓性[13]。”不用命。则是夙生以来[14],违天逆性,致堕入禽兽,而业报未尽[15],故当入网,不然禽兽何知用命不用命耶。此固汤教人勿自造业[16],而只听物之自受其报也。

至孔子仅持钓而不纲[17],弋不射宿之戒[18]。孟子更只言远庖厨[19],盖世风益下矣。呜呼,人心日漓[20],杀机日炽[21],残杀物类,视为固然,不知其非,逐渐而及于同类之人矣。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2]。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23]。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履霜坚冰至[24]’,盖言慎也。”故大觉世尊[25],立教救世,首严杀戒[26]。一切物类不得故杀。则人类自能相让相助矣。是欲求天下永杜杀机,必自人类持斋戒杀始[27]

【注释】

[1]妎(xì):妒忌。

[2]逮:到,及。

[3]淳化:驯化。虫蛾:虫豸,小虫的通称。

[4]夭札:遭疫病而早死。

[5]疵(cī)疠:灾害疫病,灾变。

[6]惠和:仁爱和顺。

[7]跄(qiàng)跄:翩然起舞的样子。

[8]并育:共同生长。

[9]不作: 不兴起,不兴盛。

[10]积习: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

[11]渐教:循序渐进地教化。

[12]中:中和,指天地万物各得其所,达到一片和谐的境界。

[13]天命:上天所赐予的秉赋。

[14]夙生:前生。

[15]业报:业因与果报,指一切行为都有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6]造业:做坏事。

[17]持:遵循。纲:大绳,绳上系有许多鱼钩。

[18]弋:用带绳子的箭射鸟。宿:指归巢宿歇的鸟。戒:戒律。

[19]庖厨:厨房。

[20]漓:浇漓,指人情淡薄。

[21]杀机:杀害之心。炽:炽盛,比喻势头很猛。

[22]余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

[23]余殃:留下祸害,后患。

[24]履霜:踩踏霜地。履霜坚冰至:行走在霜降的地面上,便可知凝结成坚冰的时节快要到了,用来比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

[25]大觉世尊:大觉与世尊的合称,又作大觉尊。

[26]杀戒:禁止杀生的戒律。

[27]持斋:遵循戒律不吃荤食。

【译文】

按,《纲鉴》记载道:“上古时候的人们,居住在洞里,生活于荒野,与世间万物以朋友相待,对他们从不会有妒忌伤害的想法。到了后来,人民变得越来越机敏聪慧,于是与世间万物的关系也开始变得敌对。”然而赞扬黄帝的统治说道:“驯化各种鸟兽昆虫,没有人因遭受疫病而早死,没有物类因灾害疫病而消亡。”赞扬颛顼的统治说道:“鸟兽等万物,没有不仁爱和顺的。”赞扬虞舜的统治说道:“鸟兽们翩然起舞。”又说:“百兽相率而舞。”由此可知上古圣王时代,确实有万物共同孕育生长而不互相妨害的景象。人类能与万物安然相处、不相竞逐,自然与人类也不会有所争胜。圣王不再兴起,社会风气一日不如一日。于是成汤在位的时候开始有人在田野四面张网。汤只叫人去掉三面的罗网,也是因为长期形成的旧习惯难以更改,只能对其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化,这一切并非出自圣人本意。然而成汤祈祷道:“不听从命令的,进入我的罗网。”百姓得到天地的中和之气而降生,这就是所谓的天命。因此《中庸》里说:“上天所给与人的秉赋叫做性。”不听命,则是从前世到今生,违背天理良心和伦理道德,导致堕落为禽兽,而业报未能竭尽,因此当进入罗网,不然如何知道禽兽是否听命呢?这原本是成汤教人不要做坏事,而只是听凭万物,让它们自已承受自己的果报吧。

到了孔子,仅仅遵循用钓竿钓鱼而不用大绳网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在巢中歇宿的鸟的戒律。而孟子更只是说远离厨房。社会风气真是一天不如一天啊。啊!人心一天比一天冷漠淡薄,杀害之心一天比一天炽盛,人们把对物类的残杀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不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这种杀害之心逐渐推及连累到作为同类的人身上啊!《易经》说:“积累善德的人家,必定有多余的德泽留给子孙后世;积累不好德行的人家,必定会给后世留有殃祸。为人臣而犯上弑君,为人子而犯上弑父,并非是一朝一夕偶然发生的缘故。必是渐渐积累而来,是由于平时不早加以明辨而已。‘行走在霜降的地面上,便可知凝结成坚冰的时节快要到了。’这样大概说得比较慎重吧。”因此大觉世尊创立教义拯济世人,首先严格执行禁止杀生的戒律。一切物类不可以故意杀害,这样人类自然能够相互谦让相互帮助了。因此若要让天下永远杜绝杀害之心,必须从人类遵循戒律不吃荤食、戒除杀生开始。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