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帝纣

帝纣

【原文】

帝纣资辨捷疾[1],材力过人[2]。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惟妲己之言是听。厚税赋,以实鹿台之钱[3],而盈钜桥之粟[4]。慢于鬼神[5],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6],相逐其间。百姓怨望[7],纣乃重辟刑[8],有炮烙之法[9]。比干强谏[10],怒剖其心[11]。周武王遂率诸侯伐纣,纣兵败,走入鹿台[12],衣宝玉衣,赴火而死。武王斩纣头,悬之白旗。(《殷本纪》)

【注释】

[1]资辨:利口善辩。捷疾:敏捷,迅速。

[2]材力:才气和勇力。

[3]鹿台:纣王贮藏珠玉钱帛的地方。故址在今河南省汤阴县朝歌镇南。

[4]钜桥:纣王时之粮仓名。仓址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

[5]慢:怠慢。

[6]倮:同裸。

[7]怨望:怨恨,心怀不满。

[8]重辟刑:加重刑罚。辟,刑罚。

[9]炮烙:原作炮格,一种极刑,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

[10]强谏:极力诤谏。

[11]剖心:破胸取心,一种酷刑。

[12]走:逃跑。

【译文】

帝纣天资聪明,能言善辩,明察敏捷,才气和勇力超乎常人。他的智慧足以用来驳斥大臣的劝谏,他的口才足够用来掩饰自己的过失。他只听从妲己的话。大大加重各种税收,用来充实鹿台的钱库和钜桥的粮仓。他对鬼神十分怠慢,在大池子中灌满酒,把大量的肉挂起来像树林一样,让男男女女赤身裸体在其中追逐戏耍。百姓对纣心怀不满,于是纣就加重刑法,还造出了残酷的炮烙酷刑。比干极力劝谏,他一怒之下将比干剖心。周武王于是率领诸侯讨伐纣,纣的军队大败,便逃跑到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而死。周武王砍下纣的脑袋,悬挂在白旗上。

【评语】

古今来巨憝元恶[1],祸乱天下者,莫不资辨捷疾,言足饰非。虽厚赋税、慢鬼神,使男女倮相逐,为良心所不许,清议所不容者[2],彼亦必巧为说词,昧良心以欺天下。至衣宝玉以赴火,则非始料所及矣。《诗》云:“王室如燬[3]。”是纣死于火之因。“殷鉴不远”[4],愿来者自省。

又荀子曰:“今之世,饰邪说[5],文奸言[6],以枭乱天下[7],欺惑愚众,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8]。从情性,安睢禽兽之行[9]。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治怪说,玩琦辞[10],多事而寡功。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材剧志大,闻见杂博。足以欺惑愚众。”呜呼,商周之季已如此矣[11]。《楞严经》佛记末法之中[12],杀盗淫魔,多有徒众[13],炽盛世间,各各自谓得无上道[14],疑误众生[15],堕无间狱[16],以今证之益信。哀此愚众,何所适从耶。故孟子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17],放淫辞[18],为亟亟也[19]

【注释】

[1]巨憝(duì):元凶,大恶人。元恶:大恶之人,恶首。

[2]清议:社会舆论。

[3]燬(huǐ):烈火。

[4]殷鉴: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5]饰:假托,遮掩。

[6]文:掩饰。

[7]枭:淆乱。

[8]混然:混乱;乱杂。

[9]安睢:引文脱字,原句当为“安恣睢”,

[10]琦辞:奇异的言辞。

[11]叶:季世,一个历史时代的末端,衰败时期。

[12]佛记:佛的悬记,即佛的预言。末法:指佛法的衰微时期。

[13]徒众:门徒。

[14]无上道:指如来所得之道,更无过上。

[15]疑误:迷惑贻误。众生:一切有生命的,泛指人和动物。

[16]无间狱:即无间炼狱。

[17]诐(bì)行:偏邪不正的行为。

[18]淫辞:浮华不实的言论。

[19]亟亟:急迫。

【译文】

古往今来祸乱天下的大恶人,没有哪个不是天资聪明,能言善辩,口才足够用来掩饰自己的过失。虽然加大各种税收、对鬼神怠慢。让男女赤身裸体相互追逐玩耍的行为,不被良心允许,不被社会舆论容忍,但他必定为这些事找合适的理由巧妙地辩解,违背良心,以达到欺瞒天下的目的。到穿上宝玉衣投身火堆的地步,则是(他)原先没预料到的。《诗经》说:“王室像被大火烧了一样破败。”这是纣死于火的原因。“可供殷商王朝借鉴的王朝覆灭的例子并不算遥远,就是夏桀那一代”,希望后人自行审察。

又按,荀子说:“这个时代,以掩饰邪恶的说法,隐蔽奸诈的言论来扰乱天下,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使天下人混乱得不知道是非标准、治乱原因。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行为像禽兽一样,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谈不上和礼义合拍、和正确的政治原则相贯通,喜欢钻研奇谈怪论,玩弄奇异的词语,做了很多事却没什么功效,但是他们立论时却有根有据,他们解说论点时又有条有理,自以为才气横溢、志向远大、见闻丰富广博。足够用来欺骗蒙蔽愚昧的民众。”啊,商周的末年已是这样了。《楞严经》预言佛法的衰微时期记载道,当时杀盗淫魔有许多门徒,在人世间十分猖獗,每个人自认为得证无上道,迷惑贻误众生,最后堕入无间炼狱,现在看来(预言)之事愈发令人信服。这些愚昧的民众多么悲哀啊,但(他们)又能怎么办呢?因此孟子要端正人心,消灭邪说,拒绝那些偏颇不正的行为,摒斥那些浮华不实的言论,这才是最为迫切的啊!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帝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