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
【原文】
周成王少时病。周公自湔其蚤[1],沈之河,祝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2],旦也。”藏策于府[3],成王病有瘳[4]。及成王用事[5],或谮周公[6],公奔楚[7]。成王发府[8],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9]。公将没[10],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王。”既卒,王葬周公于毕[11],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公也。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12],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开金縢书[13],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成王执书以泣。王出郊,天乃反风[14],禾尽起,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15],岁大熟[16]。于是成王命鲁得郊祭文王[17]。鲁有天子礼乐者,褒周公之德也。(《鲁世家》)。
【注释】
[1]湔(jiān):通剪。蚤:通爪。
[2]神命:神的意旨。
[3]策:策文。
[4]瘳(chōu):病愈。
[5]用事:执政,当权。
[6]谮(谮):谗毁;诬陷。
[7]奔:逃亡,逃跑。
[8]发:打开。
[9]反:使其还返。
[10]没:同殁,死,去世。
[11]毕:今陕西省长安西北。
[12]偃:倒下,放倒。
[13]金縢:用金属制的带子将收藏书契的柜封存。
[14]反风:风向倒转。
[15]筑:拾起。
[16]岁:一年的收成,年景。
[17]郊祭:即郊祀,祭祀天地。
【译文】
周成王年少时患病,周公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在黄河里,并向神明祷告说:“王年纪尚小,还不懂事,如果有违反神意的事,那全是我的错。”祈祷后,(周公也跟以前为武王祈病一样)将策文藏于内府中,不久,成王的病就好了。等到成王执政后,有人毁谤周公(觊觎王位),周公因此逃奔到南方楚国。后来成王打开内府,看到周公(当年祈祷)的策文,感动得泣如雨下,并立即把周公清了回来。周公临死前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表示我永远不敢离开成王。”可是,等周公死后,成王将周公葬在文王的墓地所在地毕,因为成王认为自己年岁不大,又无才德,哪敢把有大功于国家的周公看作自己的臣下。周公去世后,还未到秋收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场暴风雷雨,所有的农作物都被刮倒,大树全部被连根拔起,周国上下十分恐慌。成王和臣子们穿上朝服,打开《金縢》之书,于是发现周公自愿代武王而死的策文,成王手握策文感动得流泪。成王到郊外(祭祀),不料风改变了方向,倒下的农作物全部吹得重新立起,凡是被大树压倒的农作物,都先扶起大树,然后再拾起稻禾,这一年的收成大好。于是成王下令鲁国可以郊祭文王。鲁国之所以保有天子的礼乐,都是为了褒奖周公的功德啊。
【评语】
武王成王有疾,周公两次致祷[1],愿以身代,以今人眼光视之,其迷信可哂[2]。乃公见疑,大风拔木,王悔过,天乃反风,感应之捷如此,不知读《尚书》者肯信否。
【注释】
[1]致祷:进行祈祷。
[2]哂(shěn):讥笑。
【译文】
武王和成王患病的时候,周公曾两次进行祈祷,愿意自身代替他们受病。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周公这种行为似乎)迷信可笑。周公后来被怀疑(图谋不轨),大风将树木连根拔起,成王终于悔改,于是风改变了方向,感应来得如此迅捷,不知道读《尚书》的人是否相信。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