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晋桓叔、庄伯、潘父

晋桓叔、庄伯、潘父

【原文】

昭侯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败还。晋人立孝侯,诛潘父。周平王四十七年,曲沃鳝(桓叔子,称曲沃庄伯)入翼,弑孝侯。晋人攻庄伯,立孝侯子郄,是为鄂侯。鄂侯卒,子哀侯立。庄伯之子武公伐晋,虏哀侯。晋立哀侯子,是为小子侯。武公诱杀小子侯,王命哀侯弟缗为晋侯[1]。武公伐晋侯缗,灭之,以宝器赂周釐王,王命武公为晋君。武公卒,献公立,桓庄之族逼[2],献公患之。士蔿曰[3]:“去富子[4],则群公子可谋也已。”遂与群公子谋谮富子而去之[5]。又与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而处之[6]。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左氏传》,《史记·晋世家》)

【注释】

[1]王:天子。缗(mín):又作“緍”。

[2]逼:威胁,逼迫。

[3]士蔿(wěi):晋献公之臣。

[4]富子:晋献公之臣,乃桓叔庄公之后中最有智谋之人。

[5]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6]聚:晋国城邑名。

【译文】

昭侯七年,晋国的大臣潘父杀了昭侯,而迎立曲沃桓叔为国君。桓叔没有成功。晋国人立了孝侯,并将潘父杀了。周平王四十七年,曲沃庄伯(鳝)攻进翼城,杀了孝侯。晋人攻打庄伯,立孝侯的儿子郄为国君,这就是鄂侯。鄂侯死了,儿子哀侯为国君。庄伯的儿子武公攻打晋国,俘虏哀侯,晋人立哀侯的儿子为国君,就是小子侯。武公又诱召小子侯,将他杀了,周桓王任命哀侯的弟弟缗为晋侯。武公攻打晋侯缗,将他灭了,并用珍宝器物贿赂周釐王,釐王任命武公为晋侯的国君。武公死后,献公即位,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势力日益强大,献公忧虑自己的地位不保。士蔿说:“先将最有智谋的富子去掉,剩下的群公子们就好商议图谋了。”于是(士蔿)和群公子阴谋毁谤富子而将他去掉。又跟群公子将游氏整个家族赶尽杀绝,于是在聚这个地方修建城邑,让群公子住在聚邑。晋献公带兵围攻聚邑,把群公子杀得干干净净。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晋桓叔、庄伯、潘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