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惠公
【原文】
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有贤行。及得骊姬,生奚齐,乃欲易太子。姬令太子祭其母齐姜,荐胙于公[1],姬置毒胙中,献公欲飨之,姬止之曰:“宜试而后尝。”祭地,地坟[2]。与犬,犬死。与小臣[4],小臣死。姬泣曰:“太子忍其父而欲弑,况他人乎?妾愿母子避之他国,毋使为彼所鱼肉也[3]。”太子闻之自杀。献公卒,奚齐立。里克杀奚齐于丧次[5](里克为申生之师傅) 。荀息立奚齐之弟悼子,里克杀悼子于朝(《左传》作卓子)。秦穆公乃送夷吾于晋,是为惠公。以重耳在外,畏里克为变,赐之死,又烝于贾君(夷吾之嫡母)。狐突之下国[6],遇申生,与载而告之曰(如梦相见。申生使登车):“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将以晋与秦,秦将祀余。”狐突曰:“臣闻神不食非其宗,君祀毋乃绝乎。”申生曰:“诺,吾将复请于帝。后十日,将有巫而见我焉[7]。”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复见申生。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8]。”后惠公与秦战于韩,为秦虏。(《晋世家》)
【注释】
[1]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2]坟:小土堆。
[3]鱼肉:比喻欺凌,残害。
[4]小臣:宫中执役的宦官。
[5]丧次:停灵治丧的地方。
[6]下国:指都城以外的地方。
[7]有巫而见我:申生的鬼魂说将附体于一个巫师身上传达自己的意思。
[8]敝:失败。韩:地名,即韩原,在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
【译文】
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及公子重耳最贤能。后来献公娶了骊姬,生下奚齐,就有更换太子的念头。有一次骊姬让申生祭拜生母齐姜,事后,申生送给献公祭酒祭肉,骊姬偷偷地在酒肉中下了毒,献公正准备吃的时候,骊姬马上阻止道:“应该先检验一下再吃。”献公用酒祭地,地竟隆起一块。把肉给狗吃,狗死了。给宦官吃,宦官也死了。骊姬立刻哭泣着说:“太子竟然狠毒到谋害自己的父亲,何况是别人呢?臣妾母子希望躲到别国,以免被他迫害。”太子听到这件事,就自杀了。献公死后,奚齐被立为晋君。里克在居丧的茅屋里杀掉奚齐。荀息就改立奚齐的弟弟悼子为国君,里克又在朝廷上杀掉了悼子。秦穆公于是送公子夷吾回晋国,即位为君,即晋惠公。惠公因为重耳还流亡在外,唯恐里克叛变,就将里克赐死,后来惠公又和贾君有了奸情。狐突到陪都曲沃去,遇到太子申生的鬼魂,太子让他登车作为御者,告诉他说:“夷吾是个无礼的人,我已经请求天帝,并已经得到同意,准备把晋国给予秦国,秦国将会祭祀我。”狐突说:“我听说神是不享用不同宗族的祭品的,如此一来,您的祭祀岂不是断绝了吗?”太子申生说:“好,我将再请示天帝。十天以后,将有个巫人表达我的意见。”狐突同意去见巫人,申生的鬼魂就不见了。到了约定的时候,狐突依约而往,果然又见到申生,申生告诉狐突说:“天帝允许我惩罚有罪的人了,夷吾将在韩地大败。”后来惠公与秦在韩地交战,果真失败,成了秦国的俘虏。
【评语】
《通鉴大感应录》曰:武、庄之大逆无道,皆桓叔有以启之也。至献公患桓、庄之族大而势逼,尽诛群公子,而桓庄之支庶无孑遗[1],其感应一也。又封其臣赵夙于耿,毕万于魏,为瓜分其国之兆,其感应二也。献公惑于骊姬,杀太子申生,又欲杀重耳、夷吾,及死,里克杀其子奚齐及卓子,继而夷吾即位,为秦所虏。子圉继立,为下所杀。四子一孙,不得令终[2],其感应三也。
逊庵曰[3]:“桓庄负昭侯,而献公尽诛群公子。献公诛群公子,而子孙鲜终,一报还一报。”金履祥曰[4]:“桓、庄夺宗,故其子孙忌宗族之偪聚而杀之[5],而桓、庄之支无孓遗。献公方灭同姓之国耿、霍、魏,卒杀其子。赵、魏之封,即种分晋之根。天理报应,亦微而速也哉。”高士奇曰:“献公烝于齐姜,灭同姓之国,绝先祖之裔,逆伦害理,宜有家祸。至远申生、重耳、夷吾于鄙 [6],而惟妖姬是崇是嬖。盖天夺其鉴,而降以积恶之罚。不然,以士薦、里克之忠谏,何其不敌二五与一骊姬也?(二五者,谓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两人与骊姬一党者。)”
【注释】
[1]孑遗:残存者。
[2]令终:指尽天年而寿终。
[3]逊庵:恽日初,字仲升,号逊庵,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士大夫。
[4]金履祥 (1232—1303) :元代学者,字吉父,号次农,自号桐阳叔子,曾任教于严陵(今浙江省桐庐县)“钓台书院”。晚年筑室隐居金华仁山下,讲学于丽泽书院,柳贯皆出其门,为浙东金华学派中坚,学者尊称为仁山先生。
[5]偪聚:聚拢,壮大。
[6]鄙:边远的地方。
【译文】
《通鉴大感应录》上说:晋武公与晋庄公大逆不道,都源于晋桓叔的恶劣示范效应。到了晋献公,因为担心桓叔和庄伯的后代势大震主,于是杀光了群公子,令桓叔和庄伯的直系与旁系后代无一幸存,这是感应的第一个证据。晋献公又将耿地分封给大臣赵夙,将魏地分封给大臣毕万,从而埋下晋国分裂的祸根,这是感应的第二个证据。晋献公被骊姬媚惑欺骗,杀掉太子申生,还想杀掉重耳、夷吾,等到晋献公死后,里克杀掉他儿子奚齐和卓子,接着夷吾登位,又被秦国俘虏。夷吾的儿子圉继位,又被臣僚所杀。晋献公的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都未能获得寿终,这是感应的第三个证据。
逊庵说:“桓叔、庄伯对晋昭侯忘恩负义,而晋献公又杀光了两家的子弟。晋献公杀掉桓、庄两族的后代,自己的子孙也不得好死,真可谓一报还一报。”金履祥说:“桓叔、庄伯(因为势力坐大而)觊觎国君宝座,所以两人的后代也忌惮宗族势力壮大,因而残杀宗族的子弟。而桓叔、庄伯自己的后代也没有幸存的。晋献公兼并与他同宗的耿、霍、魏等国,最后杀了自己的儿子。将地盘分封给赵氏和魏氏,埋下了晋国分裂覆亡的祸根。上天降临报应责罚,看起来都很隐微,但应验兑现得真是神速啊。”高士奇说:“晋献公和齐姜淫乱,灭掉同姓诸侯国,杀光同一祖先的后代,违背人伦、伤天害理,他自己的家族后裔也活该倒霉。晋献公流放申生、重耳、夷吾到偏远之地,而只对骊姬这个狐狸精唯命是从,实在是上天剥夺了他鉴别是非的能力,最后对他犯下的累累罪孽算总帐。不然以士薦、里克的苦口婆心,为什么敌不过梁五、嬖五和骊姬这三个坏蛋呢?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晋献公、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