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吴夫差

吴夫差

【原文】

吴夫差二年,悉精兵以伐越[1],败之夫椒[2]。越请委国为臣妾[3]。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不听。七年,兴师伐齐。子胥谏曰:“越在,心腹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不听。十一年,复伐齐,越王勾践率众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惟子胥惧,曰:“是弃吴也 (左传作豢吴,尤妙) !”属其子于齐鲍氏[4]。吴王大怒,赐属镂之剑以死。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目[5],置之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二十三年,越败吴,欲迁夫差于甬东[6],予百家居之。夫差曰:“吾悔不用子胥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7]。(《吴世家》)。 

注云,《吴俗传》,子胥亡后,越从松江北,开渠伐吴。子胥夜与越军梦,令从东南入破吴。勾践立坛,祭子胥,杯动酒尽,越乃开渠。子胥作涛荡城,东门开,入灭吴。

【注释】

[1]悉:尽,全。

[2]夫椒:今江苏太湖洞庭山。

[3]委国:指将整个国家的统治权交给他人。为臣妾:臣服于人。

[4]属:古同“嘱”,嘱咐,托付。

[5]抉(jué):挖出。

[6]甬东:今浙江定海县,海中洲,即舟山。

[7]自刭(jǐng):自杀。

【译文】

吴王夫差二年,调动全部精兵去攻打越国,在夫椒打败了越国的部队。越国向吴王求和,请求做吴国的附属,听命于吴国。吴王打算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进谏,吴王不听。七年,吴王夫差发兵攻打齐国。子胥进谏说:“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君王不尽早除掉它,而是去攻打齐国,岂不是很荒唐?”吴王根本听不进去。十一年,再次攻打齐国,勾践带领他的部下来朝见吴王,献上了非常丰厚的礼物,吴王很高兴,只有伍子胥感到十分害怕,说:“这是要葬送吴国啊!”伍子胥将自己的儿子嘱托给齐国的鲍氏,吴王听说这件事,勃然大怒,赐给伍子胥属镂之剑命他自杀。临死前,伍子胥说:“将梓树种在我的墓上,让它长成可以做棺材的大树,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把吴国灭掉。”二十三年,越国的军队打败了吴国,越王勾践要把吴王夫差迁到甬东,给他百户民家住在那里。夫差说:“我后悔没有采纳伍子胥的谏言,使自己落得这般下场。”于是自刭而死。

注里说,据《吴俗传》记载,伍子胥死后,越国从松江以北开渠攻打吴国,子胥夜里托梦给越国的军队,让他们从东南边对吴国发起进攻。越王勾践设祭坛,给子胥敬酒以祭奠他。酒杯动了,酒被喝干之后,越国才开挖渠道,子胥化作波涛荡击城门,东门于是大开,越国的军队冲入城内将吴军打败。

【评语】

夫差临死,悔不用子胥之言以自陷。后之论者,亦以为然。不知夫差之亡,实由胜越后,骄侈过甚。纵使灭越,无勾践报仇,亦终受他人之翦灭[1]。故其侵陈时,楚大夫皆惧,唯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2],无患吴矣。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彫镂[3],宫室不观[4],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菑疠[5],亲巡孤寡,共其困乏[6]。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7],是以民不罢劳[8]死职不旷[9],吾国子常易之[10],所以败我也。今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11],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12],珍异是聚,观乐是务[13],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左传》文)。”此段文说透吴国兴亡之因果,亦即括尽古今各国兴亡之因果。可知欲保其国者,惟在恤民,不在灭敌。但子胥忠而见戮,宜其作涛雪恨矣。又《吴越春秋》[14]:吴王杀公孙圣,投胥山之巅。及越伐吴,吴王遁止秦余杭山,呼公孙圣,圣从山中应曰“公孙圣”,三呼三应。吴王仰天呼曰:“寡人岂可返乎?”临欲伏剑,曰:“使死者有知,吾羞前君地下,不忍睹忠臣伍子胥、公孙圣。”呜呼!纵一时之欲,暴厉恣睢[15],残害忠良,岂知即所以自杀耶,临死而悔,晚矣!

【注释】

[1]翦灭:消灭。

[2]子西(?~前479):春秋末楚国令尹。芈姓,熊氏,名申,又名宜申,字子西。楚平王之庶子,楚昭王兄长。恤:忧虑。

[3]彫镂:即雕刻,刻镂。

[4]观(guàn):古代宫门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5]菑(zāi)古同“灾”。疠:瘟疫。

[6]共:通“供”。

[7]与之劳逸:和他(们)同甘共苦。

[8]罢():通“疲”。

[9]死职不旷:在所居之职上效死而不废事。

[10]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

[11]次:住宿。陂(bēi)池:池沼;池塘。

[12]玩好:供玩赏的奇珍异宝。

[13]观乐:观赏玩乐。

[14]《吴越春秋》:成书于东汉,赵晔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

[15]恣睢:放纵暴戾。

【译文】

夫差临死的时候,对自己当初没能听从伍子胥的谏言而导致如此下场十分悔恨,后来的人谈论起来,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却不知夫差的灭亡,其实是因为战胜越国之后,过于骄横淫侈。即便当初将越国灭掉,没有勾践来报仇,(吴国)最终也会被别的国家消灭的。因此吴军侵犯陈国的时候,楚国的大夫都很害怕,唯独子西说:“您几位只应该担心自己不相和睦,不用害怕吴国。从前阖闾吃饭不吃两道菜,坐着不用两重席子,房子不造在高坛上,器用不加雕镂,宫室之中不造阁楼,车船不施以装饰,衣服和用具,取其实用而不尚华丽。在国内,上天降下天灾疫病,就亲自巡视,安抚孤寡并供给他们用度。在军队中,煮熟的食物必须等士兵都得到了自己才开始食用,他吃的食物,士兵们也都分到一份。勤勤恳恳地体恤百姓,并和他们同甘共苦。因此百姓不觉得疲劳困顿,宁可在职位上累死,也不愿意废事。我们的执政大臣们常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败坏了我国。现在听说夫差住宿有楼台池沼,睡觉有嫔妃宫女,哪怕是一天在外头,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到手,玩赏爱好的东西一定要随身带走,积聚珍奇,一心玩乐,对待百姓如同仇人,使用他们没完没了。这是自己先使自己失败了,他哪里能打败我们?”这段文字将吴国兴亡的前因后果说得十分透析,也把古今各国盛衰兴亡的因果囊括在内,由此可知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惟有体恤国民,而不是一味地歼灭敌国。但是像子胥这样忠心的臣子都被杀害,其愤恨有如涛雪是可以理解的。又《吴越春秋》中记载,吴王杀死公孙圣,将他的尸首扔在胥山的山顶。后来越国讨伐吴国,吴王逃到余杭山,喊公孙圣的名字,公孙圣的鬼魂从山里答应说“公孙圣(在这里)。”喊了三次,公孙圣回了三次。吴王仰天长呼道:“我哪里还能回去呢!”临到用剑自杀的时候,对身边的人说道:“假如死去的人有知觉的话,我没有脸再见先父,不忍心去见忠臣伍子胥和公孙圣。”啊,放纵自己贪图一时的欢欲,暴戾骄纵,迫害忠臣,岂知这些都是导致最终自杀的原因,但临死前才觉悟而后悔,为时已晚!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吴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