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楚屈建

楚屈建

【原文】

宋向戌善于赵文子[1],又善于令尹子木(即屈建)。欲弭诸侯之兵[2],会诸侯盟于宋。楚人衷甲[3]。伯州犁曰:“合诸侯之师,以为不信,无乃不可乎!”子木曰:“晋楚无信久矣,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太宰退(即伯州犁),告人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4],志将逞乎?信亡,何以及三?”越一年,楚屈建卒。(《左传》)

【注释】

[1]善:友好,交善。

[2]弭:平息,消除。

[3]衷甲:在衣服里面穿铠甲。

[4]逞志:快心,称愿。

【译文】

宋国的向戌和晋国的赵文子友好,又和楚国令尹子木(即屈建)友好。向戌为了消除诸侯间的争执,邀请诸侯在宋国会盟。楚国人在外衣里穿上皮甲。伯州犁说:“会合诸侯的军队。而做不信任别人的事,恐怕不好吧!”子木说:“晋国和楚国缺乏信用已经很久了,如果能达成目标,哪里用得着有信用?”伯州犁退了下去,对别人说:“令尹快要死了,用不了三年时间。但求满足意志而丢弃信用,这样的愿望会得逞吗?信用都没了,又怎能活过三年呢?”过了一年,楚屈建果然死了。

【评语】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是信固重于生命也[2]。齐桓不背曹沫之盟[3],晋文撤退伐原之师,示人以信,而国遂霸。虽五霸假之[4],而人信其能假,不敢公然为恶,故亦归之。至子木竟倡言“焉用有信”,可谓小人肆无忌惮。然志不得逞,反促其生。小人之自寻死路,如是如是。

【注释】

[1]立:存在。

[1]固:确实。

[3]背:违背,背弃。

[2]假:凭借。

【译文】

  孔子说:“自古以来谁也不免一死,得不到人民信任更是会马上垮台。”说明诚信比生命还要重要啊。齐桓公没有背弃与曹沫的盟约,晋文公撤走攻打原地的军队,都向世人展现了诚信,两国也因此称霸。春秋五霸也以诚信号令天下,世人相信他们能够谨守信义,不敢公开做坏事,所以归顺他们。至于子木竟然倡言“哪要什么诚信”,只能说是无耻小人的胡言乱语。然而自己的想法并未得逞,反促使别人得到发展。小人自己找死,就是这样的。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楚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