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郑子皮、乐罕

郑子皮、乐罕

【原文】

郑子展卒,子皮即位。于是郑饥而未及麦,民病[1]。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粟[2],户一钟[3],是以得郑国之民。故罕氏常掌国政,以为上卿。宋司城子罕闻之曰:“临于善,民之望也。”宋亦饥,请于平公,出公粟以贷,使大夫皆贷,司城氏贷而不书[4],为大夫之无者贷,宋无饥人。叔向闻之曰:“郑之罕,宋之乐,其后亡者也,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施而不德,乐氏加焉,其以宋升降乎!”(《左氏传》)

【注释】

[1]病:疾苦,痛苦。

[2]饩():赠与人粮食。

[3]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

[4]司城:官名,即司空。春秋时宋以避武公之名,改司空为司城。

【译文】

郑国的子展死了,子皮即位为上卿。当时郑国有饥荒而还没有到麦收,百姓困乏。子皮根据子展的遗命把粮食赠给国内的人们,每户一钟,因此得到郑国百姓的拥护。所以罕氏经常掌握国政,作为上卿。宋国的司城子罕听到了,说:“接近于善,这是百姓的期望。”宋国也发生饥荒,司城子罕向宋平公请求,拿出公家的粮食借给百姓,让大夫也都出借粮食,司城出借粮食不写契约,又为缺少粮食的大夫借给百姓,宋国没有挨饿的人。叔向听到了,说:“郑国的罕氏,宋国的乐氏,大约是最后灭亡的啊,两家恐怕都要掌握国政吧!这是因为百姓归向他们的缘故。施舍而不自以为给人家恩惠,乐氏就更高出一层了,这一家大约是会随着宋国的盛衰而盛衰吧!”

【评语】

子皮初立,即能毁家以救民,且称父遗命,而己不受德,一举而仁孝兼焉,更能委政子产[1],成惠爱之治[2],世掌国政,为上卿宜矣。

按:郑之罕,宋之乐,其后盛而且久,如叔向言。

【注释】

[1]委政:将政权委托与人。

[2]惠爱:指仁爱。

【译文】

子皮刚刚即位,即能舍弃自家来救助民众,并且自称说是遵照父亲的遗命,而自己不承受恩德,这一举动可以算得上仁孝兼备了,更能将政权顺利地委托给子产,以成全仁爱之治,作为上卿世代掌握国家政权。

按,郑国的罕氏,宋国的乐氏,后来果然兴盛且持久,正如叔向所说。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郑子皮、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