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李斯

李斯

【原文】

李斯,上蔡人,与韩非俱事荀卿,而才不及非。斯入秦为客卿,及韩非使秦,秦王与语,大悦。李斯惧其宠,谮之下狱。非欲自陈[1],不得见,竟死。秦并天下,斯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斯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之[2],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3]。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不三年死。二世乃使赵高案治李斯谋反状,榜掠千余[4],不胜痛,自诬服[5]。然自负有功,实无反心,从狱中上书。赵高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遂具斯五刑[6],论腰斩[7]。斯谓其子曰:“吾欲与汝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父子相哭,夷三族[8]。(《李斯列传》)

【注释】

[1]自陈:自己陈述,上诉。

[2]诸:凡是。蠲(juān):清除。

[3]城旦:古代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

[4]榜掠:拷打。

[5]诬服:谓无辜而服罪

[6]五刑:古代的五种刑罚,秦汉时为: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劓(割掉鼻子)、斩左右趾、枭首(砍头)、菹其骨肉(把人剁成肉酱)。

[7]腰斩:古时酷刑,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

[8]夷三族:诛灭三族。

【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和韩非共同师事荀卿,但才华比不上韩非。后来李斯到秦国做客卿,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和韩非谈话后,非常高兴。李斯害怕韩非在秦王面前与他争宠,于是对他诽谤,将他关进大牢。韩非想向秦王申辩,被李斯阻挠而不得见,最后竟含冤死在监狱。秦国兼并天下之后,李斯做了丞相。秦始皇三十四年的时候,李斯上奏,令天下百姓凡是有文学《诗经》《尚书》和百家之类的书籍,一律销毁,如果下令三十日后还没有销毁的话,就处以黥刑,而且罚为守夜筑城的劳役。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奏议,将所有《诗经》《尚书》类经典及百家著作全部销毁,从而让百姓愚昧老实,不会拿古圣先贤的言论来议论时政。始皇不到三年就死了,秦二世即位后让赵高治李斯谋反的罪名,鞭笞拷打了一千余下,李斯受不了这种痛苦,只好招认服罪。然而李斯自认为自己有功于国家,本心并没有造反的意思,于是从狱中上书。赵高看到后丢弃到一边,没有上奏,并且说道:“囚犯有什么资格上书!”于是李斯受尽五刑,并判决腰斩。李斯对他的儿子说:“我真想和你再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去捕猎野兔,哪里还能做到啊?”父子相对而泣,被诛杀三族。

【评语】

按:斯请令天下藏诗书百家言者,皆诣守尉烧之[1]。有偶语诗书者,弃市[2]。以古非今者,族[3]。其视古圣贤仁义道德之言,治国经邦之术,若有不共戴天之仇。铲夷惟恐不尽[4]。欲以愚黔首,令万古如长夜,此真阿鼻地狱种子[5],万劫难复人身者。其受腰斩,具五刑,何待龟卜[6]?但以忌韩非,谮之下狱,不许自陈而死,卒受赵高忌,谮之下狱,不许自陈而死。矫诏立胡亥[7],原欲永保其丞相之尊荣。乃胡亥立,甫二年[8],不能保其父子之首领。劝二世行督责之术[9],使臣民救死不暇,而己首具五刑、夷三族。不待地狱报现,而生前之因果,已彰彰如是矣[10]

又按:韩非善刑名法律之学[11],以书干韩王[12],不用,遂之秦。上书说秦王,谓王“听臣说,赵不举[13],韩不亡,则斩臣以徇[14]。”司马温公曰[14]:“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非以韩之公子,为秦谋。首欲覆其宗国,罪不容于死,以此可见专讲法治者,真不知忠孝为何物。

【注释】

[1]诣:到。

[2]族:诛灭,诛杀,灭族。

[3]弃市:指死刑。

[4]铲夷:铲平杀绝。

[5]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

[6]龟卜:灼龟甲卜吉凶。

[7]矫诏:假托的皇帝诏书。

[8]甫:刚刚。

[9]督责:督察责罚。

[10]彰彰:清楚地显露出来。

[11]刑名:刑律。

[12]干:干谒。

[13]举:攻克。

[14]徇:同“殉”,牺牲。

[15]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译文】

按,李斯责令天下收藏诗书典籍百家之言的人,将藏书资料全部报送当地主管机关予以焚毁。就算有人偶然谈论诗书文章,也要当街处死。援引古人言论质疑当代政策的,全家都要杀光。在李斯眼里,古代圣贤有关仁义道德的言论,以及治国安邦的经验,和他好象有不共戴天之仇。惟恐不能抹杀销毁殆尽。李斯妄想愚弄百姓,让后世像漫漫长夜一样永远黑暗蒙昧,这人真是应该永远呆在地狱最底层,永世不得投胎做人。他最后被处腰斩,受尽折磨而死,这结局是早已注定,可想而知的。回头再看李斯嫉恨韩非,进谗言送后者进了牢狱,还不给他申辩机会,让他蒙冤而死,最后自己也被赵高嫉恨,被诬陷坐牢,没有申辩机会而被处死,落得同样的下场。李斯伪造遗诏拥立胡亥登上皇位,本来想永远保住丞相的荣华富贵,却没想到胡亥登基后仅仅两年,他和他儿子都项上人头不保。李斯建议秦二世进行高压统治,让臣民遑遑不可终日,只求苟且偷生,而他自己也遭受最残酷的刑罚处置,并被杀掉三族。李斯没等死后下地狱受到惩罚,他在世时遭受的这些报应,已经是因果分明了。

韩非通晓刑律,写信求见韩王,但未被任用,于是去了秦国。又上书劝说秦王,宣称:“如果听从我的建议,而未能打败赵国,消灭韩国,可以杀我问罪。”司马光说:“君子关怀自己的亲友并将关怀延伸到别人的亲友,热爱自己的国家并将热爱延伸他人的国家。”韩非身为韩国宗室,却为秦国卖命。一到秦国就盘算着如何颠覆自己的祖国,真是死有余辜。由此可见,崇尚用严酷刑法进行高压统治的人,真是对忠孝一无所知。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