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
【原文】
韩信既破赵[1],收赵兵击齐。齐闻信兵且至,以重兵屯历下距汉[2]。汉王使郦食其(读作厉异基)说齐降[3]。乃罢历下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为乐。韩信闻齐已下,欲止。蒯通曰[4]:“郦生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以数万众,岁余乃下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信然之,遂袭破齐。齐王以郦生为卖己,乃烹之[5]。汉封信为齐王,旋夺其军[6],徙封楚。后高祖伪游云梦[7],信入谒,令武士缚之。信叹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陈豨反[8],上自将击之,或告信与豨通谋,吕后诱信入朝,斩之,夷三族。(《通鉴》)
【注释】
[1]破:打败,打垮。
[2]历下:今济南市区东南部。屯:驻军防守。
[3]郦食其:汉高祖刘邦手下谋臣。说:游说,说服。
[4]蒯(kuǎi)通:本名蒯彻,汉初范阳固城镇人。
[5]烹:古代用鼎镬煮人的酷刑。
[6]旋:随即,很快。
[7]伪:假装。云梦:指代楚地。
[8]陈豨(xī):宛朐人,汉高祖刘邦手下大臣,后来谋反。
【译文】
韩信既已攻下赵国,收编赵国的军队,转而攻打齐国。齐国听闻韩信的大军马上就要到了,于是在历下驻军防守,准备与韩信率领的汉军对战。汉王派遣郦食其去说服齐国投降。齐王于是同意撤下历下防守的驻军,并且和郦食其天天饮酒作乐。韩信听说齐国已经投降,准备收兵回去。蒯通说道:“郦食其只不过卖弄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便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而将军率领着数万大军,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攻下五十多座城池。当了多年的将军,难道功劳反倒不如一个书生吗?”韩信深表同感,于是便偷袭齐军,攻破齐国。齐王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于是将他烹杀。汉王封韩信为齐王,但很快又夺取他的军队,将他迁封到楚国。后来汉高祖假装到楚国的云梦去游历,韩信前往行宫觐见,高祖命令武士将他当场逮捕,韩信叹道:“天下既然已经平定,我固然要遭受被烹杀的命运!”后来陈豨造反,高祖亲自领兵前往讨伐。有人密告韩信和陈豨共同谋反,吕后于是用计将韩信骗入朝廷,将他杀死,同时灭了他三族。
【评语】
王船山曰:郦生说齐,齐已受命,而汉东北之虑纾[1]。乃韩信一启贪功之心,从蒯通之说,疾击已降,而郦生烹,历下之军,蹀血盈野[2],惨矣哉!贪功之念发于隐微[3],而血已漂卤也[4]。信幸破齐,而自请王齐。而未央之诛,已伏于此。且亦以其身毙于潍水之上[5]。然则贪功毒人,亦自雠其项领而速之斮也[6]。
【注释】
[1]纾(shū):缓和,缓解。
[2]蹀血:流血很多,踏血而行。形容杀人之多。
[3]隐微:隐约细微。
[4]漂卤:亦作“漂橹”,谓血流浮起大盾牌。形容杀伤极多。
[5]潍水:即潍河,古称潍水,发源于莒县箕屋山。
[6]斮(zhuó):古同“斫”,斩断。
【译文】
王船山说:本来郦食其劝说齐国投降,齐国也已接受劝降,而汉军东北方向的顾虑已经得到缓解。不料韩信竟动了贪功的念头,听从蒯通的意见,突然袭击已经决定投降的齐国,造成郦食其被杀,历下城外的军队血流遍野,真是惨啊!贪功的念头一闪而过,战场上已然是流血飘橹。韩信侥幸平定齐国,又要求做齐王。他后来在未央宫被擒杀的祸根,在此时已经埋下了。而蒯通也在潍水之战中丧命。可见贪功害人,简直不亚于希望自己的脑袋早日搬家啊。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