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
【原文】
李广善射,有才气,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之,不入境。广之军吏、士卒,或封侯,而广不得爵[1]。尝语望气王朔曰[2]:“岂吾相不当侯耶[3]?且固命也[4]。”朔曰:“将军自念[5],有所恨乎[6]?”广曰:“我尝诱降羌八百余人,诈而杀之,至今大恨。”朔曰:“祸莫大乎杀已降,此将军所以不得封侯也。”后因失道[7],自刭[8]。至孙陵降单于,汉族陵母妻子[9]。又广尝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10],视之,石也。更射之,终不能入。(《李广列传》)
【注释】
[1]爵:授予爵位。
[2]望气: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
[3]相(xiàng):命相。
[4]固命:定命,定数。
[5]念:考虑。
[6]恨:遗憾。
[7]失道:迷失道路。
[8]自刭(jǐng):自杀。
[9]族:灭族。
[10]镞(zú):箭头。
【译文】
李广善于射箭,很有才气,匈奴称他为“飞将军”,对他处处回避,不敢侵犯中国的边境。李广的部下,有的后来因功封侯,而李广却一直不能获封爵位。他曾经对一位善于占卜凶吉名叫王朔的人说:“难道我的命相中不应当封侯吗?这本来就是命中注定的吗?”王朔回答:“将军您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做过什么遗憾的事情呢?”李广说:“我曾经诱降八百多名羌人,又用计将他们杀害,这事儿直到今天想起来还倍觉遗憾。”王朔说:“没有比杀害已经投降的人有更大的灾祸了,这就是将军无法封侯的原因啊!”后来李广因为迷路,误了军期而自杀,到了他的孙子李陵,因为投降匈奴,而被汉王治罪,母亲、妻子和儿女,全部被杀死。李广曾经有一次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误以为是老虎,一箭射去,箭头竟然深入石头中,仔细一看,原来射中的是石头,不是老虎,等他再射,却无论如何也射不中了。
【评语】
人性虽不可言善恶,然从善则顺,从恶则逆,故孟子道性善,较荀子道性恶,其见识高亿万倍。荀子言性,是专指食色之性,此实是历劫之积习[1],非性也。孟子曰:“无恻隐之心[2],非人也。”故白起阬降[3],自问当杀;李广杀降,终身引恨。此等人,皆激于一念之忿心、忌心,不能觉照[4],遂不惜等人命如草芥[5],而肆意诛锄之,而天良终有不能尽泯者,至报应现前[6],追悔无及矣。故善人恶人,虽天地之悬隔,凶事吉事,如水火之不容,而其几[7],实原于一念;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故君子修省恐惧[8],念念觉照,十目视而十手指,临深渊而履薄冰,务使其心无忿懥[9]、恐惧、好乐、忧患等,种种杂念之遮蔽,而后能纯一无私,物来顺应也。惟是一念恶,能灭万劫善[10]。一念善,亦能消万劫恶。白起临死方悔,固觉已迟,若李广倘遇善知识,从其一念悔恨之心,教以深深忏悔,转杀人之事,而为救人,且戒杀放生,广兴善举,岂不可失之东隅[11],收之桑榆耶?惜乎!王朔亦见不及此,致广遂为杀业所缚,不惟不得封侯,且不再传而族矣。至广认石为虎,即能没镞[12],视之为石,射终不入,足见吾人所见大地山河,一切事物,无非从心所现,如虚空华,并非真实。倘能转识成智,性德自显,弥陀净土[13],黄金为地,七宝成池[14],何难从心而转,应念而现哉?
又楚熊渠子[15],夜见寝石[16],以为伏虎,射之,灭矢饮羽[17],与李广先后一辙,足知此事非虚。更引《列子》商邱开事,以证一切唯心造之义[18]。文云:商邱开,客晋范氏,范氏之门徒,狎侮欺绐[19],无所不为,开以为信然。一日指河曲之淫隈[20],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开泳而出,果得珠,俄而范氏之藏大火[21],曰:“若能入火取锦者,即以赏之。”开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众谢而问道。开曰:“吾无道,吾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不至,行之不及,不知形体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物无迕者[22],如斯而已。”仲尼曰:“商邱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杨仁山评云[23]:“彼我皆诚一语,可作念佛往生之实证[24]。弥陀大愿,接引众生,是彼诚。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是我诚。商邱信伪,诚缺一边,物犹不逆,彼我皆诚,安有不生净土者乎?”
《高僧传》:元晓法师,东海人,西游至唐州界,遇雨,依土龛隐身,以避飘湿,迨旦视之[25],乃古坟骸骨旁也。天犹霢霂[26],地且泥涂,逗留不进,寄宿埏甓中[27],俄有鬼物为怪,晓叹曰:“前宵寓宿,谓土龛而获安,此夜留栖,非鬼乡而多祟,则知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龛坟不二,三界唯心[28],万法唯识[29],心外无法,胡用别求?”遂不入唐而返国。神通异迹,不胜殚述[30]。
【注释】
[1]历劫:宇宙在时间上一成一毁叫“劫”。经历宇宙的成毁为“历劫”。后统谓经历各种灾难。
[2]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3]阬(kēng):同“坑”,活埋。
[4]觉照:用觉悟的心来观照一切。
[5]等:…齐等,等同于。
[6]现前:出现于眼前。
[7]几:苗头,预兆。
[8]修省:修身反省。
[9]忿懥(zhì):亦作“忿懫”,发怒。
[10]万劫:劫为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名,万劫,经历世界之成坏一万次,极言时间之极长。
[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也比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
[12]簇:箭头。
[13]弥陀净土:弥陀所居住的无尘世污染的清净世界。
[14]七宝:即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诸经说法不一。这里泛指多种宝物。
[15]熊渠子:楚国的善射者。
[16]寝石:横卧的石头。
[17]饮羽:箭深没羽。形容射箭的力量极强。
[18]心造:谓为心所生。
[19]欺绐(dài):欺骗。
[20]淫隈:水曲的深处。
[21]俄而:不久。
[22]迕(wǔ):违反,违背。
[23]杨仁山:名文会(1837—1911),字仁山,安徽池州石埭人,近代著名的居士佛学家,有《杨仁山居士遗著》十二卷留世。
[24]往生:指命终时生于他方世界。“往生”常用作“死”的代用词。往生一词,就广义而言,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然至弥陀净土之说盛行后,主要指受生极乐世界。一般分为极乐往生、十方往生、兜率天往生等;而愿意往生,即称愿生。
[25]迨旦:等到天亮。迨:等到,达到。
[26]霢(mài)霂:指微雨飘洒。
[27]埏:墓道。甓(pì):砖。
[28]三界: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
[29]万法:又称“诸法”。总括万有事理之语。即色、心一切差别之法。与一般所说的万象、万事、万物等语相当。又称一切法,泛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30]殚(dān)述:详尽叙述。
【译文】
人性的善恶,固然无法靠一两句话完全说清,但行善肯定会诸事顺利,作恶注定要背运倒霉,所以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比起荀子断言人性本恶,见识高出无数倍。荀子所论及的人性,专指人类在饮食、男女两个方面的追求,这实际上只是人类世代承传的本能,不是此处所探讨的人性。孟子说:“没有怜悯之心,不能算人。”所以白起活埋投降的赵国将士,自己都认为自己该死;李广屠杀投降的兵丁,一辈子心怀愧疚。他们这种人,都是被一时的愤怒与妒忌冲昏头脑而不能醒悟,于是不惜将人命视同草芥,而肆意杀戮,但良心到底没有完全泯灭,等到报应来临,后悔却来不及了。所以善人与恶人,虽然天差地别,凶事与吉事,就像水火不容,但善恶的发端,其实都缘于瞬间闪过的念头。而在念头闪过的刹那间,也就是行动的开始,整个行动的吉凶后果已经事先显现出来了。所以君子诚惶诚恐地修身反省,时刻不忘提醒自己,如同被十个人监督注视,被十只手指引点拨,又像在深渊旁站立,在薄冰上行走,力求做到内心不被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等种种杂念所遮蔽,然后做到纯粹无私,心态平和地顺天从人。缘于一闪念的恶行,能毁灭亿万年积累下来的善;而缘于一闪念的善行,也能挽回亿万年积累下来的恶。白起临死才后悔,实在太迟了。至于李广,如果他后来接触到高僧大德,对其尚存的一点良知进行引导,让他深刻忏悔,将杀人行为转化为救人,同时戒杀放生,大力推崇行善,也算是亡羊补牢了。真可惜啊!王朔也看不到这一点,致使李广被杀业捆绑,不仅未能封侯,而且还绝了后。至于李广误将石头认作老虎,箭头射没其中,上前一看却是石头,再射就射不进去,足见我们眼中看到的大地山河,一切事物,都是随心中所想而产生的影象,如同虚空中的花朵,并非真实事物。如果能将知识转化成智慧,人性德行便自然显现,而那极乐世界,黄金铺满大地,珍宝装饰园池,也就不难心想而境成了。
楚国的熊渠子,夜晚看见一块横卧的石头,以为是潜伏的猛虎,于是弯弓射它,将箭射入石中,与后来李广射石的经历几乎一样,足见这件事绝对不是假的。还有《列子》记载的商邱开一事,都足以证明一切事物都不过是心中的幻象。文章里说:商邱开投奔晋国的范氏,范氏的门下合伙欺侮戏弄他,坏点子花样百出,可商邱开都信以为真。某一天,有人指着河水的深处对他说:“这水里有宝珠,下水就能捞到。”商邱开跳进水中,果然捞出一枚宝珠。不久范家仓库失火,便说:“谁能从火海中将锦缎抢救出来,就将锦缎赏赐给他。”商邱开出入火海好几次,身上都干干净净,毫发无损,众人都为以前的事向他道歉并询问他有什么特殊道行。商邱开回答道:“我啥道行都没有,什么都不懂。我只是真心认为你们所说的都是大实话,只担心自己不够虔诚,行动跟不上,其实并不知道我的形体在哪里,也不知道利害在什么地方,只是专心一意罢了。外物也不能改变我的诚心,说来就这么简单。”孔子说:“商邱开相信假话并据此行事,尚且没有受到阻碍,何况彼此都诚心诚意呢?”杨仁山对此的评论是:“彼此都要诚心这句话,可以作为信佛的人去往天国的切实凭据。佛祖的终极愿望,是接纳众生前往光明彼岸,这是佛祖他的诚心;众生诵经念佛,渴求前往天国净土,是我们众生的诚意。商邱开相信别人的假话,诚虽少了一边,遇事尚且不曾受到阻碍,如果人人诚心诚意,天国净土岂不触手可及?”
又据《高僧传》记载:元晓法师是东海人,西游到唐州边界遇雨,便到路旁一座土建的小龛里躲避,第二天一早才发现,昨晚的栖身之处,竟是一座葬满尸骸的古墓。雨依然下个不停,路途一片泥泞,无法前行,只能寄宿在墓道中,立刻就看到有鬼魅出没。元晓感叹道:“前天寄宿,以为佛堂可保平安,今晚逗留,不是地狱却频频闹鬼,这一切都说明,心有所想,于是各种幻象也随之产生,心无所想,于是各种幻象也随之消失。佛堂与古墓坟其实没有区别,三界间的所有现象都随心中所想而产生,心是万物的本体,宇宙万物都是心识动摇所产生的影像,内心淡定清静,何必到其他地方求真问道呢?”于是没有进入唐州就回去了。以上种种神奇事迹,实在是多得讲不完。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