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楚王戊穆生

楚王戊穆生

【原文】

楚元王交,少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邱伯[1],及为王,敬礼申公等[2]。穆生不耆酒 [3],常为设醴[4]。及王戊即位,忘设焉。穆生曰:“可以逝矣[5]。王之意怠[6],不去,将钳我于市[7]。”申公、白生曰:“一旦失小礼[8],何至此!”穆生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9]。”遂谢病去。王戊稍淫暴[10],申公、白生谏,戊衣之赭衣[11],使椎舂于市[12]。戊后自杀。(《楚元王传》)

【注释】

[1]俱:一起,一同。浮邱伯:战国末期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战国末期,从事教育事业,主要弟子有申公、楚元王刘交等。

[2]敬礼:对人恭敬,以礼相待。

[3]耆:通“嗜”(shì)。爱好

[4]醴:甜酒。

[5]逝:去,离开。

[6]意:态度。怠:轻慢,不尊重。

[7]钳:古刑具。束颈的铁圈。

[8]一旦:一天之间,引申为一时,偶尔。

[9]俟:等待。

[10]稍:逐渐。淫暴:暴虐无度。

[11]赭衣:古时囚衣。赭:红褐色。

[12]舂:舂米。古代因犯罪被俘奴隶,常要服舂米的劳刑。

【译文】

楚元王刘交,少年时候和鲁穆生、白生、申公同时向浮邱伯学诗,等到他即位为王之后,对申公等人十分尊敬有礼。穆生虽然不喜欢喝酒,(元王每次摆宴席)常常为穆生准备甜酒,以表礼节。后来刘戊即位为(楚)王,就忘记设席。穆生说:“我们可以离去了。王的态度已经怠慢,再不离开,我们恐怕会被铁链束住颈项在街头示众。”申公、白生对穆生说:“王只不过一时在小礼上有所疏忽,不至于这样对待我们的!”穆生说:“知道征兆的大概是神吧!征兆是行动的隐微象征,也是凶吉的预先表现。君子见到征兆就预先行动,而不会等到最后的时刻。”于是称病辞归。(楚王)刘戊逐渐变得暴虐无度,申公、白生劝谏,不听,还让他们穿着囚犯穿的赭衣,举着椎在市集上舂臼。刘戊后来自杀了。

【评语】

穆生殆知几其神者乎[1]。见微知著[2],识感应之本源者也。申公、白生尚不能及,况驽马恋栈者哉[3]

【注释】

[1]殆:推测。

[2]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3]驽马:劣马。恋栈:本指马儿依恋马棚,比喻贪恋官位。

【译文】

穆生预知征兆的能力,差不多比得上神明了。见到事情的征兆,就知道它最终的发展趋势,这是认知感应的本源的人啊。申公、白生尚且不能和他比,何况那些只贪恋利禄官位的凡庸之辈呢?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楚王戊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