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
【原文】
丙吉治巫蛊狱[1],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2],吉知无辜,择谨厚女保养之[3]。后元二年,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4],诏系狱者无轻重皆杀之[5]。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他人无辜死,犹不可,况亲曾孙乎?”使者还奏,武帝亦寤[6],因赦天下。宣帝即位,吉绝口不道前事。有宫婢自陈阿保之功[7],辞引丙吉知状,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封为博阳侯。吉疾病,上忧其不起[8],夏侯胜曰:“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9],以及子孙。今吉未获报,非死疾也。”后果愈。代魏相为丞相,子孙嗣侯,至王莽时乃绝。(《丙吉传》)
【注释】
[1]治:惩办。
[2]坐:被定罪。
[3]谨厚:谨慎笃厚。保养:保护养育。
[4]望气: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
[5]系狱:囚禁于牢狱。
[6]寤:通“悟”。觉悟,认识到。
[7]阿保:保护养育。
[8]不起:病不能愈。
[9]飨:通“享”,享受。
【译文】
丙吉奉召治理巫蛊案件,当时宣帝刚出生几个月,因为是皇曾孙而受卫太子事件而被连坐入狱,丙吉知道宣帝是无辜的,于是选择谨慎敦厚的女犯来养育宣帝。后元二年,武帝听术士说长安狱中有天子之气,因此下诏令将长安各狱中的囚犯无论犯罪轻重,一律处死。丙吉闭门不接纳使者,说到:“其他的人尚不可无辜枉杀,何况自己的亲曾孙。”使者回来禀报武帝,武帝省悟,于是下诏书赦免天下。宣帝即位后,丙吉绝口不提以前对皇上有恩的事情。有一位宫婢,曾保育过宣帝,向宣帝自陈功劳,并供言丙吉知道详情,皇上亲自诏问丙吉,然后才知道丙吉对自己的大恩,于是封他为博阳侯。有一天丙吉病重,皇上担忧他不能痊愈,夏侯胜说:“臣听说有阴德的人,必然会有善报的,这种福报可以传至他的子孙。丙吉到现在尚未获得福报,所以他的病一定会痊愈的。”后来丙吉果然病愈。并替代魏相作丞相,子孙也得以继承侯位,到王莽时代才断绝。
【评语】
博阳闭门拒使者之时,岂不知批逆鳞[1]?有连坐之诛,惟其不忍有一人无辜受戮,不惜掷身命以死争,此其阴德已不可限量,况宣帝立后,绝口不道前事,非所谓上德不德者乎[2]?且吉不惟有保养之恩,当昌邑废,议立未定之时,吉告光曰:“皇曾孙今十九年矣,通经术,有美材,愿将军定大策。”光从之,是议立宣帝,亦吉发其端也。己能秘之[3],则神必彰之[4];能抑之,而天愈扬之。夏侯胜固明于《洪范》五行者[5],故能以理断报应,若合符节也。
【注释】
[1]批逆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一旦触之必怒而杀人。常用来比喻臣下触犯君主等。
[2]上德:至高无上的盛德。不德:不以德而自居。
[3]秘:保守秘密。
[4]彰:显扬,彰显。
[5]《洪范》:《尚书》篇名。托武王与箕子对话,言禹治水有功,其中提出水、火、木、金、土“五行”及其性能作用。
【译文】
博阳侯丙吉知闭门不见使者那会儿,难道不知道这是犯颜抗旨吗?巫蛊一案导致很多人被株连判处死刑,而丙吉却不忍心错杀哪怕一个人,所以不惜以死抗争。他这样做,在阴间积下的功德已经不可限量,何况在汉宣帝即位之后,还闭口不提这件往事,这不正是有德行的人从不张扬的楷模吗?丙吉不仅有保护养育宣帝的恩情,而且早在昌邑王刚刚被废掉皇位,朝廷还在就新皇帝人选争论不休的时候,丙吉就告诉霍光:“皇曾孙今年已经十九岁,知书达礼,有超凡的素质,希望将军您尽早决断这件国家大事。”霍光听从丙吉的建议,于是倡议拥立皇曾孙也即后来的汉宣帝登基。所以,宣帝得以立为天子,也是丙吉首先提议的。自己能够低调不宣扬,上天必定会将他的德行公之于众。自己越是克制隐忍,上天反而越会帮他大加弘扬。夏侯胜果然是通晓《洪范》阴阳五行学说的人,所以他能够分析出其中的因果报应关系,跟现实完全吻合。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丙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