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王尊

王尊

【原文】

王尊少孤,牧羊泽中,窃学问[1],为安定太守。盗贼分散。迁益州刺史,至九折阪[2],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3]?”叱驭驱之[4],曰:“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居二载[5],蛮夷归附,迁东郡太守,河水泛浸瓠子金堤[6]。老弱奔走,尊祀水神,请以身填堤,因庐居堤上[7]。吏民叩头止尊[8],尊不去。及水盛隄坏[9],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立尊旁不动[10],而水波却回[11]。三老奏其状[12],制诏褒美[13]。卒后,吏民纪之。(《王尊传》)

【注释】

[1]窃:私自,暗中。

[2]九折阪:地名,在邛崃,因山道险峻而闻名。

[3]王阳:琅琊人,曾为益州刺史,路过邛崃九折阪的时候,说:“生命乃是父母所赐,如何可以屡次冒险走这样危险的山路?”后来便以生病为借口辞官。

[4]驭:驾车马的人。

[5]居:治理。

[6]泛浸:泛滥淹没。

[7]庐居:住在临时性的简易房子中。

[8]止:阻拦。

[9]隄:同堤。

[10]主簿:官名,汉代郡县两级官府均设,主管文书。

[11]却回:回转。

[12]三老:古代掌管地方教化之官,由地方上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13]制诏:皇帝的命令。

【译文】

王尊幼年丧父,一面在草泽中牧羊,一面私下里念书,后来当上安定太守。盗贼四散逃窜。迁任益州刺史的时候,路过一座山,山前有九折阪,他说:“这不是王阳所害怕走的山道吗?”于是命令车夫急驱向前,边走边说道:“王阳是个大孝子,我王尊却要做个大忠臣。”在任两年,连蛮夷都前来归附。后来迁任东郡太守,一时河水泛滥,浸泛瓠子金堤。老弱竟相奔走逃难,王尊虔诚地祭祀水神,愿以自己的身体填堤,保护堤防,因而居住在堤上。官民都叩头阻止王尊,王尊不肯离去。直到水势愈来愈大,堤岸崩坏,官民自顾自地四处逃散,只有一名主簿和王尊站在一起,岿然不动,而水势也溯流自去,渐渐平静下来。三老作为民众代表,上奏告称王尊迎战洪水,不避险阻的美德,皇上下令褒奖王尊。王尊死后,官吏民众都纪念他。

【评语】

水溢坏隄,尊竟欲以身殉,似觉太愚。然尊为治,使盗贼分散,蛮夷归附,岂真愚者?亦以至诚为民请命耳[1]。诚则能感,故水波却回,感应之捷,间不容发,足以证天辅有德矣。

【注释】

[1]至诚:极为诚恳诚心诚意。为民请命:为百姓接触疾苦。

【译文】

洪水泛滥损坏堤防,王尊竟然打算以身殉职,看起来好象很傻。但他做官主政,能够使盗贼逃窜,蛮族归顺,难道真的是傻瓜吗?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竭诚为百姓排忧解难而已。心诚就能感动上天,所以洪水退去,这感应来得如此之快,中间的过程就像越过一丝头发的距离,足以证明上天确实会帮扶有德行的人。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