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韩延寿

韩延寿

【原文】

韩延寿为东郡太守,接待下吏[1],恩施甚厚[2],而约誓明[3]。或欺负之[4],延寿痛自刻责[5],闻者自伤悔。其县尉至自刺死,门下掾自刭[6],人救不殊[7],因瘖不能言[8]。延寿对之涕泣,遣医治视,厚复其家。为左冯翊[9],行县[10],有昆弟讼田[11],延寿曰:“幸得备位[12],为郡表率,不能教化[13],至令民有骨肉争讼,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受其耻[14],咎在冯翊[15],当先退。”因闭阁[16]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相责让[17],其昆弟皆自髡[18],肉袒谢,愿以田相移,不复争。延寿喜,与相对饮食,厉勉以意,乃起听事。劳谢令、丞以下,郡中歙然[19],传相敕厉[20],不敢犯。(《韩延寿传》)

【注释】

[1]接待:对待。

[2]恩施:施恩,恩赐。

[3]约誓:以誓言相约信。

[4]欺负:欺骗、辜负。

[5]刻责:严加责备。

[6]掾(yuàn):佐助的官吏。自刭(jǐng):用刀自割其颈,自杀。

[7]不殊:指自杀未死。

[8]瘖(yīn):同“喑”。哑,不能说话。

[9]左冯翊():汉代政区名,是拱卫首都的三辅之一。辖境约当今山西渭河以北、泾河以东、洛河中下游地区。

[10]行:巡行。

[11]昆弟:兄弟。讼田:为争田地而诉讼。

[12]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

[13]教化:教育感化。

[14]啬夫:古代官吏名,乡官。三老:古代掌管地方教化之官,由地方上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15]咎:错,罪。

[16]闭閤:闭门。閤,同“合”。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17]责让:斥责;谴责。

[18]髡(kūn):剃去头发。

[19]歙然:和洽,安定的样子。

[20]敕厉:告戒勉励。

【译文】

韩延寿做东郡太守的时候,对待下面的官吏恩典施泽都极为宽厚,且约束条例严明,若有人对不起他,延寿必定十分痛切地自责,听到的人都自我伤痛懊悔。他郡内的县尉有因此竟至自刺而死;门下的佐吏有自割其颈,经过抢救,自杀未遂的,但因此不能说话。延寿对这件事潸然泪下,派医师去诊治察视,并对他的家人多加照顾。当延寿在左冯翊长官任上的时候,巡行县境,境内有兄弟俩因为田界而引发诉讼。延寿说:“我侥幸今日坐在这个位置,为一郡的表率,却不能教化人民,以至于让人民有骨肉诉讼的事情,从而使得贤良的长吏、啬夫、三老等蒙羞,错都在我,应当隐退。”因而闭门思过,整个县里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县令、县丞、啬夫、三老也都自缚待罪,于是诉讼者的宗族也相互责备,该兄弟二人都自己剃去头发,光着上身前往请罪,愿互相让出田界,不再争吵。延寿听了十分欢喜,与该兄弟俩对饮,很严肃地劝勉他们。延寿也复出听取政事,并向县令、县丞及以下的部属慰劳称谢。自此之后,整个郡中上下一片和谐景象。人们互相传告延寿对那兄弟二人的严肃劝勉,没有人再敢犯同样的错误。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韩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