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郑弘

郑弘

【原文】

郑弘,师同郡焦贶[1]。楚王英案引贶[2],被捕,于道病亡,妻子系诏狱[3]。诸生故人皆变姓名以逃祸[4],弘独髡头,负鈇锧[5],诣阙上章[6],为贶讼罪[7]。显宗即赦其家属[8]。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9],由是显名[10],拜为驺令[11],政有仁惠,民称苏息[12]。迁淮阴太守[13],后拜尚书令[14],为太尉。

注云:弘令驺时[15],勤行德化[16],部人王逢等得路遗宝物[17],悬於道衢[18],求主还之。鲁国大旱[19],驺独致雨,偏熟[20]。蝗起泰山,流被郡国[21],过驺不集[22]。守淮阴时[23],弘消息徭赋[24],政不烦苛[25],行春大旱,随车致雨,白鹿侠毂而行[26]。主簿黄国贺曰:三公车轓画鹿[27],明府必为宰相[28](《郑弘传》)

【注释】

[1]师:师从,拜……为师。

[2]楚王英案:指楚王刘英被诬造反一案。楚王刘英是汉光武帝的后妃许贵人的儿子。

[3]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4]诸生:此指有知识学问的众人。

[5]髡头:剃去头发。负:背负。鈇锧:古代腰斩时所用刑具。鈇,铡刀;锧,腰斩时所用铡刀座。

[6]诣阙:指前往京都。诣:去,前往。

[7]讼罪:辩解罪过。

[8]显宗:指汉明帝刘庄(2875),庙号显宗,公元5775年在位。

[9]躬:亲自。

[10]显名:扬名,出名。

[11]驺:今山东驺城。

[12]苏息:休养生息。

[13]淮阴:在今江苏淮安。

[14]尚书令:官名,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的奏章。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

[15]令:此作动词用,指担任县令。

[16]行:推行。

[17]部人:辖境内的居民。

[18]道衢:大路上。

[19]鲁国:今山东曲阜。

[20]偏熟:到处丰收。偏:同“遍”。

[21]流被:传布,遍布。

[22]集:停留,栖息。

[23]守:此作动词用。指担任太守。

[24]消息:减免。

[25]烦苛:繁杂苛碎。多指法令。

[26]侠:夹。毂:车轮。

[27]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车轓:车旁的屏蔽。

[28]明府:英明的官员。此指县令郑弘。

【译文】

郑弘拜同郡的焦贶为师。楚王刘英的案件连累到焦贶,焦贶被捕入狱,在押往狱中的路上死去。焦贶的妻子、儿女被皇帝下诏投进大牢,他的学生以及朋友纷纷更名改姓逃避灾祸。只有郑弘将头发剔去,带着刑具,前往京师上书,为师父焦贶辩解罪行。显宗随即赦免了焦贶的家属。郑弘亲自料理焦贶的丧事,并将他的妻儿送回家乡,郑弘的名声于是得以传扬开来。郑弘担任驺县县令,治理政事十分仁慈惠爱,人民都能得到休养生息。升迁做了淮阴太守,后来担任尚书令,最后当上太尉。

注中提到:郑弘做驺县县令的时候,努力实行德教,用道德来感化别人,辖境内的居民王逢等在路上拾到丢失的宝物,便挂在大路上,以便寻找宝物的主人拿回;山东地区遭遇大旱,唯独驺县下起了大雨,当年庄稼丰收,此后泰山一带闹起了蝗灾,传布到整个郡国,唯独路过驺县蝗虫不敢停留。担任淮阴太守的时候,郑弘减轻徭赋,施政也不甚苛刻严厉,春日出行的时候还大旱,雨跟随着车轮前进的步子便下了起来,白鹿跟随在车子两边往前行走。主簿黄国祝贺道:三公的车轓上画有鹿,府君您一定能做上宰相。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郑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