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览
【原文】
仇览[1],一名香,为蒲亭长,劝人生业[2],农事毕,乃令子弟还就学。其剽轻游恣者[3],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有陈元母,告元不孝,览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4],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亲到元家,与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5],譬以祸福之言[6]。元卒成孝子。邑为之谚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鸱枭[7],哺所生。”览宴居必以礼自整[8]。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9],乃敢升堂。三子皆有文史才,元,最知名。(《循吏传》)
【注释】
[1]仇览:字季智,一名香。东汉陈留考城人。
[2]生业:谋生的职业。
[3]剽轻:轻浮。游恣:放纵。
[4]以时:按时。
[5]陈:讲述,说明。
[6]譬:举例。
[7]鸱枭:鸟名。传说中的恶鸟。一说类似猫头鹰。
[8]宴居:闲居。一般指公余无事时。
[9]冠:戴上帽子。
【译文】
仇览,又叫仇香,是蒲乡的亭长,常常勉励人要努力工作谋生,农事一结束,就让子弟回去念书。对于轻浮放纵的人,就惩罚他们,让他们干耕田种桑的劳役,严格订立惩处的条例。有一天陈元的母亲控诉自己的儿子不孝,仇览说:“我最近路过你家,看到陈元将房屋整理得非常好,并且按时耕种,他应该本性不坏,一定是没有受到很好的教化。”仇览于是亲自到陈元家中,和陈元母子宴饮,并给陈元讲述人伦孝行,列举避祸求福的事例。陈元终于成为一名孝子。乡里为此流传这样的谚语:“父母在哪里?在我的家中。教化我凶残的个性,哺育我的生命。”仇览平日里闲居的时候都用礼来要求自己。妻子儿女犯了过错,便摘下朝冠,先责备自己。等到妻子儿女过庭道歉,仇览才将朝冠带上,这时候才进入正屋。仇览的三个儿子,在文史方面都很有研究,以仇元最为有名。
………………………………………………
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佛法讲堂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白话)】仇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