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長者音悅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諸菩薩、清信士女,一切普會,圍遶說法。

佛告大眾:「彼有長者,名曰音悅,財富無數。年老無子,以為愁慼(qī)。雖其然者,宿福所追,其報有四:一者、夫人產男,端正無比;二者、五百白馬同時生駒(jū);三者、國王遣使者拜授金印;四者、五百寶船同時俱至。」

阿難白佛:「何等寶船而俱至乎?」

佛告阿難:「長者音悅群族殊多,先此之時遣五百人乘船入海,既獲眾寶,安隱還家,是故如來說此四福同時普集。長者歡喜,心自念言:『天降福祚(zuò),集我之庭。當作甘饌(zhuàn),室族相慶(qìng)。』即如所言,興作大廚(chú)。娛樂盡歡,鼓樂、絃(xián)歌聲聞于天。是時四大天王、釋梵天王、諸龍、鬼王、阿須倫王、一切神王,各與眷屬側塞(sè)虛空,看此長者,福德無量。

「如來神達,知此長者歡喜踊躍。因其歡悅,欲往稱歎,若其開解,可殖福栽。如來應時歌頌吉祥八種之音,往於門外而說頌曰:

「『長者今日,  吉祥集至,  一切福應,
室族吉利。  昔所殖福,  其報有四,
大小歡悅,  世間無比。  諸天龍神,
咸為降伏,  快哉長者,  猥(wěi)獲(huò)吉福。
如春種禾,  秋則成熟,  先作後受,
影報隨逐。』

「爾時長者聞佛德音,五情逸豫,歡喜而出。見佛恭肅,即便啟言:『瞿曇沙門實為神妙!知我室族吉祥無量。枉屈尊神,來相讚歎。』即以好白㲲(dié)直金千萬兩,奉上如來。佛即受之,而為達(dá)嚫(chèn)。

「佛告長者:『財有五危。世人不知,慳悋、貪惜,不能減割,以周窮乏。壽終神逝,棄財世間。汝今能爾,必獲影報。所生之處,福自歸身。』

「長者白佛:『何等五危?』

「佛即報言:『一者大火,燒之不覺;二者大水,漂沒無常;三者縣官,奪(duó)取無道;四者惡子,用度無限;五者盜賊,所見劫奪。五事一至,不可抑制。譬如有人違犯王法,閉在牢獄,應當誅(zhū)戮(lù)。財物沒入其官,豈復能却之乎?又復譬如阿難邠(bīn)坻(dǐ),財寶無數。國王奪取,主不能制,亦非神龍所能止之。所以者何?以其前世布施七悔,是以今世七富七貧。』長者聞說,益增踊躍。於是如來忽然還到耆闍崛山。」

爾時國內有尼揵(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過世有佛入城分衛(wèi),與尊弟子諸菩薩俱;弟子菩薩姿容相好,皆悉端正,如本所行各得其道。

「有一母人,姙(rèn)身數月,見佛及僧有所至奏,心自計願:『我所懷子生,如此使為沙門佛弟子。』日月滿足即生安隱,兒亦姝(shū)好與眾人異,母以恩愛無意令兒行作沙門,中有覺意,即自念言:『我前有願,若我生子當使為道,兒今已生,有異凡人,令我安隱,復無惡露,不可戀(liàn)嫪(lào)恩愛之故,違(wéi)我本心。』

「子年七歲,家復貧狹(xiá),即作二人飯具,及三法衣,手持澡瓶,自將其子行詣佛所,稽首佛足,前白佛言:『願哀我子使為沙門,令後得道,身形如佛。』佛即聽之,令作沙門。母以澡灌,前洗兒手,應時九龍從瓶口出,吐水灌兒手中,澡訖殘水散兒頭上,水之潺(chán)渧(dī)於兒頭上,化成華蓋珠交絡帳。中有師子座,上有坐佛。佛笑,口中五色光出,照十億佛剎,還遶佛身從兒頂入。母以飯具前上佛,并食其子,便發無上平等道意,應時十億佛剎為六反震動,眾剎諸佛皆自然現。佛以母飯飽,爾所佛及諸比丘僧皆等飽足,其飯如故,亦不損減;母即歡喜,及無數天人皆得阿惟越致。

「時,兒髮墮成為沙門,即亦得立不退轉地。母前白佛:『今我所見,有三可怪:我澡兒手九龍吐水,此一可怪;澡已殘水散兒頭上,化成寶帳,及師子座上有坐佛,是二可怪;佛笑口中光從兒頂入,是三可怪;願佛為我分別說之。』佛言:『此兒却後十四劫當得作佛,九龍當浴,師子座華蓋寶帳,佛笑光從兒頂入,皆是其應。』母聞佛言倍懷踊躍,後當作母人轉輪聖王,積七百世竟,其劫壽盡轉母人身,當得阿惟越致。」

佛言:「是時小兒,我身是;我今於世功德如是。」諸天龍神、一切人民,聞佛所說,皆得阿惟越致。

 無熱佛 性空佛 天王佛 金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