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学习(二/一)

古德云:“世上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大圣垂教,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人人亦皆可成为尧舜。然没有生而知之者,恐非大圣临凡,应机垂教,余皆都乃博地凡夫。故唯有勤学苦参,几十年内近善知识,方能悟得本有之灵性,本自妙明常住,灵光不昧。

人之初生,呱呱坠地之时,必假学习,方可成才。若任其自性,奚啻拙劣之辈,恐早成无知之废也。又学习必有目的,每个人学习方向之不同,亦必导致学习范围之广狭。若非聪颖过人者,匪可在众领域皆放光辉,不然者,必当一门深入而从严。

愚人学习之目的,正是为了生脱死,自利利人同成正觉,亦即令一切众生同登涅槃彼岸,此正是大乘修行之极,大乘修行之道。虽行路漫漫,法海广博,若究其网纲,则不出教观二字。正如藕益大师云:“佛祖之要,教观而已。”教者,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代时教,十二部真净法宝,吾等禀遵之法;观者,依教行持之方,空假中圆融三观,吾等日之所行。

古来成就之人,学习之刻苦,修持之精深,实令今时之凡我,望尘莫及;其寒暑不畏,兢兢业业之精神,实令学人弥仰赞叹,自愧不如。而今时所生,物欲繁华,光怪陆离,其自身又定力浅薄,驰骋欲海,故欲想歇心修行,欲想穷其所学,实在甚难。然若先明学习之要,取其捷正,则无不可少废光阴,学少得多。故总结学而有成之方,四点可收:一者,亲近明师;二者,反复熏修;三者,勤劳刻苦;四者,学修并进。以此而行,虽蜗行牛步,然不入曲径,必可积少成多,尅证所期。

(未完待续)

——《佛教启蒙钞》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