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妄测

我们的眼睛时刻都在欺骗我们,在你不知道一个师父的修为以前,千万不要妄测。在不知道一个人的发心以前,也不要只看他做了什么。智者大师讲“不可以牛羊眼观视众生”,我们不要学牛羊眼,眼中看到的尽是些草,要学印光大师,见到一切众生都是佛。学习佛法就是把我们这些缺点,慢慢的消磨掉(不是掩盖掉)。人非圣贤,一般人都会有缺点,包括居士、出家人,乃至诸山长老大德等,对佛菩萨而言都不是很圆满,所以我们不应该紧紧抓住一个人的缺点不放,而是应该放大他的优点,对他的恩德铭记在心,常常忆念,这样你的心里充满的全是感恩,全是温暖。那你说你这样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所以我们要包容所有人的缺点,发觉每个人的优点,这样的人才最有亲和力,谁都喜欢和他在一起。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不要看他的言行,而要看他的发心。有的人心很坏,但却伪装得特别深。你耳听眼见的往往都不一定是自己联想的那样,因为你看不到这个人的用心。看着表面好的人,有可能只是在掩人耳目,比如很多势利小人,对人好其实是对这个人有所图而已,而有些人表面对人连打带骂,但却不一定真对他不好,就像父母打骂孩子一样,很多都是恨铁不成钢,爱之入骨罢了。佛门注重的就是你的发心,只要你发心清净,那么所做的这一切就都是清净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做错事情,但并不是有心做错,那就千万不要过分责备他。

比如,过去有一位禅师,弄了个女的到他寮房里去了,这个禅师每天也不按时上殿,也不坐禅,全寺上下对此议论纷纷。最后众人就要检举他,揭发他,把他弄走。但当进他寮房一看,却发现那个女子是麻风病人,是会传染人的。原来禅师遇见她,升起了大悲怜悯之心,就把她弄回来,给她治疗。因为禅师发心清净,并不张扬,只知道默默去做,所以就不会顾及自己的形象,像禅师这种悲悯心、忍辱心,真的是大心量、大风范,是属于大人做事,不拘小节,不去计较个人得失。菩萨大人做事,往往就会隐藏自己的功德,显现自己的缺点。而小人做事,却只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自己有一点点贡献,就要全讲出来。比如捐了一万块钱,就会想方设法想要讲出来,让人知道,别人说“你真了不起”,就生起喜悦之心,其实自己的福德就这样损掉了,没有阴德。现在人缺乏阴德。(什么是阴德?行善为人知叫阳善,行善不为人知就叫阴德。阴德有很大的作用就是能福及三代,而且能在冥冥之中,关键时刻,救人于水火。阳善就是到了因果报应该报的时候就报。若是有阴德,天地鬼神都能帮助你。这个古人看相就能看出来,脸上会有阴骘纹。)

再举个身边的例子。有一个小孩,他爸爸刚新买了一辆好车,小孩拿了石子就把车划了,他爸爸当时就给他一耳光,拿起扳手一下子就打在他手指上,当时就给打断了,他爸爸赶紧带他去医院,很心疼。他儿子还安慰他,说“爸爸,你别伤心,我这个会好起来的。”他爸爸当时就感觉很惭愧。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家,去擦车的时候,他一看孩子写的是:爸爸我爱你。他一刹那泪水就下来了,当下反省都是自己太鲁莽了,但事情却无法挽回了。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些事情的时候,如果不去看他的发心,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而且人心隔肚皮,你又怎么能知道别人的发心呢?我在《佛弟子居家修行准则》中讲过,不要管别人的发心,他要对你好,即便假装对你好,你也要真心领取。不管他是否真心对我好,我都真诚地感恩他,这样即便他假对我好,那他也会慢慢不好意思,变成真对我好了。所以说罪过在你,不在他人,只能要求自己好好忏悔。

——《佛教启蒙钞》

甲午年四月随缘开示

不可妄测
淘宝网店:净念堂,免费结缘《佛教启蒙钞》,或长按以下网址: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520428128794,复制到浏览器,直接进入结缘网址。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