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非顽空,非断灭空

善信:佛门讲四大皆空,什么都空了,那啥都不用做了吗?

师父:我们说的空,并不是顽空,顽空就是执着这个空性,什么也不干了,以为这就是清净,这就是解脱了。也不是以把某个东西消灭为空,这个叫断灭空,不是佛门所讲的空。而我们说的空,是缘起性空,打一个比喻,比如这个房子,这是因缘假和而来的,如果单独拿一个窗户,我们不能叫它房子,单独拿一扇门、一块砖、一张瓦,我们都不能说它是个房子,但是这个房子又离不开这些东西,所以从性质上来讲,这个房子只是一个众缘和合而来,只是个假名字而已,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叫它是空的,我们把这种观法叫析空观。若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讲,一切事物都是成、住、坏、空的,这个房子造出来,住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坏掉,再到最后就消失了,这个是无常观。不光一切事物,乃至所有的花草树木、人情世故、爱恨情仇、乃至整个宇宙万物,都可以用析空观和无常观来观照。所有的事物、事业、财富也都是缘起性空的,也是无常的,一切的生命,都是四大假和,缘起性空的,也都是生、老、病、死,无常的,包括我们日常所起的念头都是因缘假和的。这个可能大家不好理解,这么小的一个念头,变化这么迅速,怎么去观照?很简单,我给你打一个比喻你就明白了,比如当一个人口渴了的时候,见到自己爱吃的西瓜,生起了一个想吃一块西瓜的念头,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口渴是因,西瓜是缘,想吃的念头就是因缘假和的,是空的,怎么讲呢?这个念头是缺了哪个条件也不行的,例如不口渴见了也不想吃,不爱吃西瓜见了也不想吃,只口渴却看到一杯茶,也不会生起想吃西瓜的念头来,所以这个念头也是在各种因缘下产生的,所以我们说他是空的。触类旁通,所有的贪爱、嗔恨的念头也都是如此,都是因缘假和的,也都是生、成、异、灭变化无常的,这样我们时时观照这个世间,就可以了解,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所有的感情,都是因缘假和而来,也都是无常变幻的,没有一个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经常起观照的话,渐渐地我们的执着越来越轻,烦恼就会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清净了。进而我们应该从空出假,再发起无我利人的菩提心来。知道这一切虽然是缘起性空,无常变化的,但是我们的真如佛性,还有我们的法身,是微妙庄严,清净自在的。所以我们还要好好学习佛法,觉悟人生,觉悟佛陀的万德庄严,究竟圆满,这是我们人人本具的。只要我们按照佛陀说的去做,我们都可以成佛,到那时才会超越一切人我,二死永亡,永远不会再苦了。

善信:我觉得出家真是不可思议,一般人很难做到。

师父:出家者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一般人,即便家庭不是很好的,让他舍弃他都不肯舍弃,他还在想,我的老婆,我的孩子,我还要过我的生活。而真正想要出家的话,那真是不容易的,他要舍弃世俗的家,一个人去修道,在其中要经历很多苦闷,孤独等等。你看我们现在聊得再好,等你们走了,我就是孤家寡人。当你生病的时候,所有的世间人都有父母去问候,而出家人是无人问津的,最多几个和尚来问问你,噢,你生病啦,那好好养着,然后就走了。这些都需要出家人自己去承受的。

善信:原来对你们来说,也有孤独的一面。等我退休了的话,我想我也能静下来。我目前活在社会上还是要养家糊口的,还是要面对现实,佛门的那种空好像离我还比较遥远。

师父:虽然是这样,但是你还要明白两点,第一,出家人如果没有修为的话,那叫孤独,如果有修为的话,那叫享受清净,就像中国古人讲的“享清福”。第二,我们这个空,并不是没有对境的空,即使很多事需要我去做,我要面对所有家庭琐事,我也能面对这些而不起颠倒,不去执着,这才叫空,并不是我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什么都不干了叫空。这个空没有力量,当任何一个境界现前时,你还会起烦恼。但是在完全没有定力或者意志力薄弱的话,那最好修道的地方就是深山老林,比如一开始修行的人,还是只在路上,那就一定要选择一个清净的环境,最好是深山里的伽蓝寺庙等,那样可以安心,没有太多的杂缘。而对于一位智慧和定力具足的菩萨来说,那到哪里也都无所谓了。但是你要知道,高僧传记里很多开悟得道的祖师大德,当被人要请出山来弘扬佛法的时候,大都是自愧道力不圆满,从而幽居用功,长养圣胎。所以对于初心办道的凡夫来说,唯有远离喧嚣,远离聚众,清净修行,才是最好的。

——《佛教启蒙钞》

甲午年四月随缘开示

“空”非顽空,非断灭空
淘宝网店:净念堂,免费结缘《佛教启蒙钞》,或长按以下网址: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520428128794,复制到浏览器,直接进入结缘网址。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