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事例明镜集》序

常听恩师讲整个宇宙人生,最正义的公平就是因果铁律”,而现在的人不明因果,却又想求得福报安乐,故往往都是昧心行事,抛弃仁义道德,岂不知因果昭昭,乃是千古铁律,神目如电,明暗绝不可欺。正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之报丝毫不差,丝毫不爽,因小而果大,甚是可畏。然凡夫众生,往往造业之时,只顾畅怀己心,不怀仁义,故往往事与愿违,受大苦恼,转而又再怨天咒地,谓不逢良缘,然绝不生一丝悔悟,殊不知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又有受新学毒害者,藐视天地鬼神,妄自尊大,无法无天,少学少闻,触忤伦常,毁佛害僧,故冥冥中招得鬼神婴罚,啖其精华,活受恶疾,死茔(yínɡ,埋葬)地狱,不知秦将白起,诗仙李白,文豪苏轼等,其史书僧传皆有记载其轮回之实例,此些人却从未寓目(查阅、过目),此实在是可怜可叹。恩师曰因果一法,乃圣凡游戏之规则,三界升沉之冥符,诸佛虽已超然物外,迥出九界,然亦绝不可超因果之外,故释迦示受马麦,目连还遭戕(qiānɡ)害(杀害),历代祖德,更是垂垂示现因果无欺之徵(zhēnɡ)验,故我们万不可不警于此也。

虽因果类书籍,古今记录亦多,然侧重有别,或单讲贤孝,或单说戒杀,或独录感应,或唯陈淫害,而十善恶业,却少尽揽。故恩师有感于此,常常婆婆于口,时欲广录纲领之事例,俱陈善恶之优尤,然其法业期密,不暇广录,空悬其志,久难从文,故只得劝我等发心整理,广济群蒙。吾等深蒙恩师教诲,无以为报,深体师心悲切,利人急急,故奉领教旨,倍感荣幸。无奈身心烦恼颇重,阅历又极其稀少,唯恐辜负师恩,难得善美。然既承斯旨,只得不揣粗鄙,于诸时中,从网上及各类因果书籍中,乃至师父、师兄等言传案例中,略为摘录,复录一些开示,或标出处,或单引原文,然其开示,皆乃金玉良言,故本会至诚感恩诸位法师、大德之慈悲分享,堂上恩师之校订筛选。愿借此攒集此书之功德,共襄法界盛事,普利群迷,并以此功德回向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国家社会、世界人民,同闻佛法,离苦得乐,风调雨顺,清明和谐。亦愿见闻之者,悉生敬畏之心,明了因果之无缪,身心有防,并以此为众生离苦得乐,做一明鉴,以报四恩也。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爱因斯坦


“世界战乱的根源,是由于某些国家贪婪心太重,权利心太浓,恃强凌弱,称王称霸,以致发展成残酷的战争。摩西十诫已经提及,但道理没谈透,故没能收弭兵之效。独有佛说非常究竟,特别是佛教戒律非常精粹。假使能使佛教普及,则世界大同就可拭目以待了。”

——弗朗基博士(荷)


“佛之教义,不仅为东方人设,并为一切西方人所需要。凡能精研佛法者,皆能得到不可思议之智慧及思想威力。今,时机已至,东方人应速将大乘佛教诏示西方,西方人应速起研求之。东方对世界文明之大贡献,盖即大乘佛教是也。”

——曼特森夫人(德)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章太炎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数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范围。”

——梁启超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孙中山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鲁迅

——《因果事例明镜集》

《因果事例明镜集》序
淘宝网店:净念堂,免费结缘《佛教启蒙钞》,或长按以下网址: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520428128794,复制到浏览器,直接进入结缘网址。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