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须知五十条(六)

第二十九条: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

我们在拜佛之前,应当先洗净身体及双手,尤其在上完小便后,应用卫生纸擦吸小便处,不让余尿污染衣服,双手要再用肥皂洗手,不得马虎,以前佛陀弟子们,每大小便后洗手七次;大便后,应再用左手后二小手指(无名指小指)沾水洗净肛门,让衣服保持干净,再礼佛以表敬重,自得佛菩萨护佑。

关于此事,实少人能遵行圆满,几乎都嫌罗嗦繁复,需知此是拜佛最大礼貌,试想穿一件脏衣服礼佛,能得到佛菩萨加持吗?你已不诚不净在先,又何来感应呢?为表最大敬意,此必需确定遵行为要。

还有男子进入佛堂拜佛,应将裤管塞到袜子里,以免防止体上不净之体毛掉落佛堂内的,免污秽佛堂圣地,相当不敬的。我们出家人裤管要用松紧带绑起来,亦是防止不净之体毛掉落佛堂内的,此点希望男子特别遵守。

第三十条:礼佛之前,勿吃荤食、辛味、烟酒

在吃食方面,拜佛前,请勿吃食蒜、葱、鱼肉、酒,及嚼槟榔、吸烟草,而免口污臭,对佛菩萨祷告是相当不敬的,纵使与人说话,满嘴臭腥味亦是不礼貌行为,亦会遭人排斥,更何况是拜佛呢!

还有人拜佛时更绝妙,口中边嚼口香糖边拜佛,也有吃槟榔的,边咬边拜,令人气笑不得!造业非浅。

第三十一条: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

在佛堂内,见有人跪地礼拜佛菩萨时勿从前面经过,我们凡人是无福消受人家之礼拜的,他在拜佛,你从前面经过,不是等于在拜你吗?这点礼节,有很多人都会疏忽的,我就常看到,很多人大摇大摆地从拜佛的人前面经过,对佛亦甚不敬,就好像你正在跟朋友讲话或打招呼,有人从中间经过,你们定会感到此人很冒失无礼,是一样的道理。

但拜佛的人,亦应知道礼节,拜佛应尽量靠近佛桌前面拜佛,不要离得太远,免得人家要绕一大圈从您后面而过,就像我们现在佛堂较小,有人偏站在门边拜佛,而我每次要经过,就不得不从门外而绕,若有人一拜就数十分钟,那岂不叫每个人者得从门外出去,再绕道进堂,这次会影响他人礼佛,所以拜佛的人这点礼节亦应了解!

皈依弟子应多学习佛教礼仪

每逢每期杂志发行后,总有多人打电话或来堂当面请教本人一些拜佛常识礼仪,除使我深感安慰外,颇觉有太多的佛教徒,仍不知道如何拜佛与礼节。

甚有一位老太太,住仁武乡,她说已皈依三宝多年,但从来她的皈依师父没有教过他们如何礼拜佛祖,更没有教过什么礼仪戒规。听后,使我大大感伤,像老太太这种情形的皈依弟子很多,这得归咎于皈依弟子,却不知教导他们拜佛的礼仪,与一些佛教戒规,如此佛教怎么能发扬光大与兴盛呢!

所以,我在此不免要大声疾呼,希望每位法师,在你授皈依后,定要同时教导您的皈依弟子一些礼仪与戒规,请勿授皈依三宝后,连跟弟子打招呼讲话的时间都没有,如此又怎么能度众呢,佛法又怎么能兴呢?本僧是出于一番弘扬佛法的美意,望各位法师勿见怪!

第三十二条:拜佛姿势要庄严正确,不可倾斜不正

我看过很多人拜佛姿势东歪西斜的,漫不经心,两手合掌又合不拢,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拜佛心不诚,显不出庄严相,难得感应消业,一个人拜佛心诚,他的拜佛姿势定庄严又肃穆。看了自令人起恭敬之心的。

合掌拜佛,定要双手十指并拢,不用力地靠着两胸部心窝(胸部中间凹处地方)处,十指朝天,不可倾斜指向佛,这样是不礼貌的,然后再问讯跪拜动作,定要现场示范,在此以笔难以说明的,希望学习正确姿势的人,可请于每星期三六两晚上参加本佛堂同修念佛会,自然会学得一切礼仪的,或欢迎随时莅堂请教堂内各位师父。

谈到手执香拜佛:皆头不拜,只用双手抖香拜或手执香拜而已相当不雅观,若不会执香问讯,正确拜香应是头向前一拜而手拿香亦同时向前一拜,连续三拜即可,拜时要缓慢而显庄严。

第三十三条:徒弟与师不可同拜一人

弟子与师父同到师公或师伯处拜见时,作徒弟者,不得跟师同时礼拜长辈,应待师父先礼拜后,弟子方可依序礼拜,这是长幼有序之礼应该知晓其礼,方显教养之风。

第三十四条:持佛像不得向人作礼

若自己已手持佛像时,不得向人行礼打招呼,而手捧持佛像,一定不可低过腰部,得在腰部以上方可。

第三十五条:拜佛不一定要点香

我们到佛寺礼佛,不一定要点香拜佛方可显出诚心,佛教最大礼节是向佛五体投地礼,是代表最崇高之敬意与礼节,在日本、西藏拜佛不点香,都五体投地作礼而已。

第三十六条:不可用嘴巴吹三宝物经典

凡佛桌上有灰尘或香灰,一定要干净抹布擦拭干净,不可用口吹掉灰尘,尤其经典上有灰尘时,更不可用嘴吹散,要用干净布擦拭之,又经典放在桌上时,应不可放置超过桌缘,要放在佛桌内,以示敬重,尤其手不干净,更应洗手后,再捧书本。

感叹末法时代,学佛者只学经义不学戒规

时值末法时代,虽多人研究佛法,却只限于在经典上求知,而忽视了戒规之重要,每每犯戒而不自知,自不能具足定力、智慧、纵研究千经万典、贯通三藏,亦是知皮毛而已,难运圆融,惜哉!

前月日子,往北部一行,拜访善心会员,欣闻多位在家善知识,喜阅每期本篇报导,令我信心大增,得以尽速地完成本篇文书发行之愿望,虽当初撰写此文,曾遭某些不明佛理之人的毁谤,但赞叹支持者居多。可见多数人仍知戒规之重要性,能守与否,则端视个人之修为!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