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与老妇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说,这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不行,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赶阿难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难无奈,只有带着空桶回去。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示意阿难坐下,接着他叫舍利弗去。舍利弗一样走啊走,走到了那村庄,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舍利弗一样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人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彷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她很高兴的说:“行!行!来来,我来帮你打水……”打好一桶水给舍利弗后,又叫他等一下;老妇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斋食叫舍利弗带着路上吃。舍利弗带了整桶水回去,将他所遇到的种种情形,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世尊点点头,一样示意舍利弗坐下。阿难和在场弟子就很纳闷、疑惑,问世尊是何种因缘?造成老妇人对阿难和舍利弗这两人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差别。
世尊开示说道:在远劫前的一世,这位老妇沦为畜牲道,是只老鼠;它死在路边被烈日艳阳暴晒着……。阿难那时候是个赶货经商的贾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恶之心,掩鼻而过……舍利弗那时是个正要赴京赴考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怜悯之心,顺手捧把泥土将它掩盖。经久远劫以后,现在他们见了面,才产生这样不同的差别待遇。
【按】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人身上呢?
智慧法语
为什么有的人嗔恚心重呢?那是因为“容”不够。自己修行时间挺长,功课也挺多,但还是没什么变化,身心没什么变化,或者说各方面还是不怎么顺,为什么呢?这里边就是心念没变。我们的心有多大,就能容纳多大。如果我们的心就跟针眼那么大,你天天拼命地念佛、拜忏、诵经,那里边的光明也就针眼那么大,光明再多,就只有那么大,没有用,天天做功课,佛光进不去,再进也就针眼那么大。所以说,转变心念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心为什么慢慢要转变成为别人呢?你只有为别人,才能够和宇宙相合,和自然相通,和日月、大地、水、空气一样,你才能广阔无边。你心只要为别人一转,不计较自己,心量立马就扩大了,跟宇宙一样大了。那你想想,你就天天坚持拜忏诵经念佛吧,那佛光到我们身心内,有多少了,你装去吧,永远也装不完。自然表现出来,你的福德、运气,还有咱们所说的贵人,全变了。一定变了,力量大了,一下就变了。针眼那么大,你进了多少佛光,也是针眼那么大,变不了。心变不了,你外边周围的环境变不了,你自己的工作、身心、烦恼变不了,烦恼去不掉。所以,一定要把心放大,一定要转心念,心念一转,再结合做功课,就迅速变化了。当然,有些人心念一下转不过来,那我们就多做功课,慢慢有一定高度以后,再转变心念。心念一转变,再做功课,那是绝对不一样,一定不同了。
我们看舍利弗也是这样,前面心念执著在黄金上,就是蛇;从黄金上一转念,变成了天人。那么他是毒蛇身的时候,怎么成为天人呢?同样依靠着佛,依靠佛的力量、佛的教诲。我们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每个人也是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做着无数的事,碰到无数的力量,有着无数的后果。但是现在遇到佛了,也好办了。遇到佛法以后关键是什么?要真信佛,真的和佛一致。如果把佛当作口头禅,当做装饰品,这可错了。我们要把佛法作为我们最必需的、最根本的、没有其它可以代替的一种依靠,一定能成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转变自己的命运,非常快。你看这个蛇,做完这些事以后,黄金也没了,执著也没了,身体的执著一旦没有了,就迅速地解散,转生到了天道,就这么快,快极了。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佛说十善业道经》
——《因果事例明镜集》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淘宝网店:净念堂,免费结缘《佛教启蒙钞》、《因果事例明镜集》,或长按以下网址: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520428128794,复制到浏览器,直接进入结缘网址。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