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悟则法显,人得则道行。
讲 慧思大师有一首偈子中说“顿悟心源开宝藏”,可作这句“心悟法显”的最好注脚,直截明了,无须多释。法是需要人来传承弘扬的,只有得到相应合适的人选,其道法才能弘传流行开来,所以说“人得则道行”。比如慧思大师正因为有智者大师这样的不世高徒,才能够将三观、三智等义继承下来并充实光大。也正因为历代台宗祖师不懈地传承弘扬,灯灯续焰,才使我们在今天还能够听到这么高深圆妙的教理!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天台宗的历史,那么对“人得道行”这句话一定会有更深地认识。
实际上,祖师与祖师之间的证境并没有区别,所不同的是他们各自的法缘有差异。当祖师应时而出且法缘殊胜时,则天台宗得以发扬光大,所化广普,否则就相对比较沉寂。因此,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发三种心,第一庆幸心,庆幸自己在这样的末法时代还能够听闻如此圆妙的正法,“若近若远,终因斯脱”;第二感恩心,对于祖师要生起绝对的信心,他们都是如来所使,行如来事,而把自己放到最低。和祖师相比,我们真是一文不值!不要以为刚学到一点皮毛知识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就以为祖师之道也不过如此了。要永远把自己放在最低处,要永远对祖师生信心、生感恩之心;第三惭愧发愿心,在现在这个时代学法,有二个最大的困难,一个是诱惑太多,虽然我们身处深山,但世间五欲的诱惑还是无孔不入。刚来可能还好,时间长了你们就会感受得到。另一个困难是,经过文革,能够作我们依止,即懂教理,又有修证的老和尚很少,或者说没有发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就用不着有太多的埋怨。因为你的福报就这么多而已,不要说“不见如来金色身”了,就是智者大师、谛闲大师的时代你都没能赶上,又有什么可以埋怨的呢!同时也应看到现在天台宗还不是特别兴盛,因此在起惭愧心的同时还应发愿:为了能使佛法久住,台宗光显,为了能够利益更多的众生,我要深入台藏,精进学修。当知“台宗兴则佛法兴,台宗亡则佛法亡”,两者是不二的。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以弘扬台宗为己任,“确乎其不可拔”!希望天台宗因为得到你而使法门更加光显,这也是我深冀于大家的。
苟不得其人,则法灯息,虚空暗,大地沉。虽法体不变,自无能启其最矣。
讲 这句话是承接上一句而来,人得则道行,那么不得人又会怎样呢?苟,如果之义。下面连用三个比喻来说明得不到人才的严重后果:1、法灯息:灯以破暗为义,法灯比喻正法智慧之光能够照破众生的无明三毒之暗。如《华严经》卷七十八云:“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又如《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说:“百千万劫,久习结业,以一实观,即得消灭。其明灯者,圣智慧是。其黑暗者,诸结业是。”又如智者大师给晋王杨广授菩萨戒后,杨广说;“大师传佛法灯,称为智者。”可见祖祖相传,能令正法不断。而现在不得其人,则如法灯熄灭,众生也就没有办法破无明之暗,得证清净之理了;2、虚空暗:太阳下山之后,虚空一片黑暗。比喻圣人不出,犹如慧日西沉,则众生将永处迷暗之中而不知出离,这也是《法华经》所谓“盲冥无导师”之意;3、大地沉:大地具有二义,即能持、能生,能够承载万物,能够生长万物。这是比喻我们的心地含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但如果大地沉灭,比如处于空劫之时,世间万物都要随之毁灭。这是比喻如果不得其人,那么就不能以佛法摄持众生,就不能令众生开发其本具的心地宝藏。
“虽法体不变,自无能启其最矣。”法体,是指一切法的本体、体性,亦即《涅槃经》所谓的佛性,《华严经》所谓的一真法界,《法华经》所谓的诸法实相,《胜鬘经》所谓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等。一切法,泛指万事万物。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将其概括为660法,世亲菩萨更将之浓缩为“五位百法”(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种不相应,六种无为成百法)。从表面看,这些万事万物都是迁流变化的,但求其实质本体,则是恒常不变的。所以《八宗纲要》卷上云:“法体恒有。”要知道,佛也只是发现、觉悟了这个法体而已,而不是另外发明、创造出一个东西来。所以经云:“有佛无佛,性相常存。”但如果没有善知识来启发、引导,则“自无能启其最矣”。自,自此以后,从此以后。启,谓开其意,使有所领悟、明白。这是说,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启发这最高最妙的佛法了。
至此,从正反二面说明了得人的重要性。如《华严》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说的也是此意。(甲一竟)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