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悟欲为苦本,即自誓曰:“若免斯难,当诣沙门受出家法。”
讲 正是在这种大难临头的紧要关头,龙树菩萨才体会到欲是一切生死之苦的根本。于是自己暗暗发誓说:如果能够免除这次灾难,我一定去拜见沙门受出家法,努力修道。
要知道,越是聪明的人,当他在造恶的时候是用他全部的聪明才智一心一意地去做。而当他省悟过来的时候,也是用他的全部心智全身心去修行,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这样的人往往成就也很高。比如藏教噶举派(白教)的密勒日巴尊者(1040~1123),幼时丧父,家产被伯父、姑母霸占,跟着母亲贫困度日,饱受欺凌。成年以后,为了能够报仇雪恨,修习苯教的咒术,曾经咒杀伯父等数十人,并学降雹术毁坏全村庄稼,制造了很多黑业。后来自忏罪孽,于是学习白业正法,改宗佛教。上师马尔巴为了能够清净他的罪业,故意给予无数大小苦行,终于罪业清净,即身证得最胜悉地。密勒日巴以苦行闻名,但也非常善于歌咏,用通俗的歌词弘扬佛法,连动物都深受感动。
在这里“欲为苦本”四字,是在家期这一大段中的主眼。《法华经·方便品》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众生之所以不能出离生死,就是因为被贪欲所缠缚的缘故。尤其是现代的人,真可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惹出多少烦恼;人生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消磨了多少志气。
在此讲一段民国初期有关月霞法师的公案。月霞法师(1858~1917),俗心胡,名显珠,曾于1898年在九华山翠峰寺创办华严道场,推行僧伽教育,这是国内首创的第一所佛学院。他是华严座主应慈法师的师兄,是近代中国佛门里一位很有名望的法师。民国四年(1915),当时正值窃国大盗袁世凯蠢蠢欲动,图谋称帝之际。为了与这形势相应,原安徽都督、当时任“筹安会”副会长的孙毓筠邀请月霞法师和谛闲大师入京讲法,计划费时一月。两位法师轮流升座说法,每日来自京津等地的听众达数百人,几乎是座无虚席。然而有一天月霞法师登台讲《心经》,认为欲念是一切苦厄的根本,他说:“万事皆起于欲,万事亦败于欲。至人无欲,能通佛道;达人去欲,乃获厚福。常人多欲,一切事业纵因欲兴,亦因欲败。事成知足而能去欲者鲜矣!天道之盈亏有定,人生之欲望无穷。”接着,月霞法师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当日波斯国国王在征服临近诸国以后,仍旧心不满足,穷兵黩武,想让世界没有其它的国家存在,只剩下一个大大的波斯国。但由于后来事败,内忧外患迭起,弄得国破身亡。由此可见,“欲望为败事之谋,是以君子务慎欲也。旷观世界历史人物,作小官者欲为大官,作大官者欲为宰相,得作宰相又欲为皇帝,既作皇帝,又欲长生不老,以符其万万岁之尊号,皆欲念二字误之也。”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袁世凯正在做皇帝梦,他的追随者们也正做着王侯梦,谁知被月霞法师胆大包天地一语道破。导致这些人恼羞成怒,尤其段芝贵等辈尤为激烈,声言要派步兵统领来拘捕月霞法师。这件事闹得如此不可开交,孙毓筠怕月霞法师遭到迫害会激起社会公愤,因而星夜将他送往天津,才算平息了这件事。月霞法师连夜出走后,北京城里纷纷传言:和尚跑了,皇帝也做不成了。称赞月霞法师是人中豪杰。你看,众生整天在五欲中打滚,如厕虫乐粪一般,而他自己却不知道,也不愿承认。当别人为他指出时,还说别人是毁谤,这就是众生相!
因此,佛陀教育我们要少欲知足,即将欲望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心满意足之意。不多求曰少欲。得少而不懊恼曰知足。如《无量寿经》卷上曰:“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曰:“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可见少欲知足为修道之要谛,能使行人不起贪染,调伏诸根,以增长善法。因此我们应对“欲为苦本”四字深深著眼,不可轻忽看过。(乙一在家期竟)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