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菩萨愍其心念,即以神力,接入大海宫殿。开七宝函,与诸方等经典,九十日通解甚多。
讲 大龙菩萨,这是深位的菩萨以愿力权现大龙之相,而护众生。《大唐西域记》卷一云:“八地菩萨以愿力故化为龙王。”愍,哀怜之意。七宝函,用七宝做成的匣子。七宝,各部经典所说的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与,给。方等经典,简单讲就是指大乘经典,从中也可以看出前面他九十日内所诵三藏是指小乘经典。详细地说,方等有三种解释:(一)约理释:方者方正,等者平等,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等。因此义故,方等为一切大乘经之通名。《释签》六曰:“此以理等名方等典。”《阅藏知津》二曰:“方等亦名方广……是则始从华严,终大涅槃,一切菩萨法藏,皆称方等经典。”(二)约事释,谓方者广之义,等者均之义。佛于第三时诸经广说藏通别圆四教,均益利钝之机,故名方等。《四教仪集解》上曰:“若事方等,正唯在于第三时也。”(三)约事理释,谓方者方法之义,有无亦非四门之方法也。等者平等之理体,依四门之方法,各契平等之理,谓之方等。即方者能契之行,即事也。等者所契之理也。《摩诃止观》二曰:“般若有四种方法,谓四门入清凉池,即方也。所契之理平等大慧,即等也。”通解,透彻理解。
这一段话是说:大龙菩萨哀怜龙树的上述想法,于是就用神力把他接到大海的龙宫里面,打开用七宝做成的匣子,让他尽情读诵大乘经典。龙树菩萨在九十天之中,对于大乘经典的理解就已经非常透彻明了了。
在这一段话中已经很明白地说大龙菩萨是把龙树接到大海的龙宫里面去的,但现在的很多学者却说大龙菩萨是龙族的酋长,接往的是他们祖先所遗的石室。也有的说所谓龙宫是龙树菩萨在定境中看到的,并没有真正到大海里面去。这些人都是凡夫知见,不了解什么叫做神力,什么叫做不可思议!因此绝对不要去相信这些怪论,否则戮瞎学人之眼,丧失慧命!试想:佛教之中除去不可思议的神力、个人修行当中的独特体会等等之外,那还剩下什么?如果一切都要用推理、考证的方法,那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有前面第十世的祖先吗?你如何去证明?”你前面的第十祖可能连骨头都没有了,难道你就没有祖先了?在佛教中很多神力之类的东西,在我们正信的佛教徒看来,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好象我们有祖先一样。但在他们学者开来却成了问题,这只能说明他们业障深重而已。
龙曰:“汝今阅经为遍未耶?”师曰:“汝经无量,不可得尽。我今所读,足过阎浮十倍。”龙曰:“忉利天上诸经,复过此中百千万倍。”
讲 大龙菩萨问他:“你现在在这里看经,有没有把我这里全部的经典都看遍啊?有没有都看完啊?”龙树菩萨就回答说:“你宫中的经典无量无边,不可能全部看完。但是我现在所阅读的佛经,已经足足超过了阎浮提所拥有的全部佛经的十倍了。”大龙菩萨于是更劝进道:“忉利天上的佛经比这里还要多百千万倍。”意思是说你不要太过自我满足了。
龙宫中佛经的数量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就拿《华严经》来说,龙宫有三本:上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华严经》只是下本,而且还是不全的,只有三十九品,由此可以想见龙宫和忉利天上佛经的数量之多了。
忉利天,华译三十三天,位于须弥山顶,天主名释提桓因,即帝释天,阿修罗常常因为嫉妒而与之战斗,基督教所谓的上帝也是指此天。帝释天居中央,在其四方有三十二个天臣,合起来共有三十三个天宫,所以叫做“三十三天”。《净名疏》云:昔迦叶佛灭后,有一女人,发心修塔,报为天主;有三十二人助修,报为辅臣。君臣合之,为三十三。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