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九祖传讲义(二十三)

乙三、弘化期

南天竺国王,深染邪见,师欲化之。躬持赤幡,在王前行,经历七载。

  现在结合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龙树菩萨传》来讲解这段话。当时南天竺国的国王深染邪见,笃信外道,凡是看见沙门释子都要杀掉。其国人民受其影响,也随之信奉外道。龙树菩萨心里想:“树不伐本则条不倾,人主不化则道不行。”于是就想去感化国王。正好当时国王正在招募卫士,龙树菩萨就穿着在家衣服去应募。他整顿队伍,严明纪律,使得国王的卫队面貌一新。而且不吃王家一口饭,不要王家一文钱。就这样他亲自拿着彩旗,在国王前面列队而行。龙树菩萨是从最底层做起的,不可能一开始就见到国王,因此一直过了七年以后,才引起了国王的注意。

象这种持幡在王前行的例子很多,比如付法藏中第八祖佛陀密多尊者,就曾“躬持赤幡,于十二年,在王前行”(《佛祖统纪》卷五)。可见当碰到恶王时,其教化的方法不得不予以善巧变化。

 

王问:“何人?”答曰:“我是一切智人。”王曰:“诸天今者何所作为?”答曰:“天今正与阿修罗战。”

国王于是就问:“你是什么人啊?”龙树菩萨回答说:“我是一切智人。”在这里龙树菩萨自称是一切智人,这和前面的自称是不一样的,因为前面只有相似解悟而没有证,是我慢的表现。而这里是通达大小乘、彻证诸法源底,因此是实话实说,无有过失。

国王一听龙树自称是一切智人,非常惊愕,于是提了一个大难题,问道:“你可知道现在诸天正在做什么?”这里的诸天指以帝释天为主的三十三天。龙树菩萨马上回答说:“帝释天现在正和阿修罗作战。”阿修罗,六道之一,华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作无端,国中男丑女美。又译作无酒,《法华文句》五曰:“阿修罗,此云无酒。四天下采华,酝于大海。鱼龙业力,其味不变。嗔妒誓断,故言无酒神。”在修因的时候,常常心怀猜忌,总想胜过别人,作下品十善,感得此身。其性好斗,常和帝释天作战,战斗的原因据《法华义疏》所说是因为修罗有美女但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于是互相憎嫉,时常战斗。

据《付法藏因缘传》里面说,国王听了龙树的回答以后,就好象吃东西被噎住了一样,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这是为什么呢?“设非其言,无以为证;欲纳彼说,事又难明。”龙树菩萨就说,我这不是诡辩,呆会你就可以看到事实真相了。所以下面就以事实为证。

 

须臾,空中刀剑相继而坠,修罗耳鼻从空而下。王始惊悟,稽首作礼。是时殿上万婆罗门,叹其神德,除发出家。

  须臾,很快,过了一会儿的意思。惊悟,震惊之余而有所觉悟。稽首作礼,即以头着地而行礼,其方法是弯背曲躬,头面着地,以两掌伸向被礼拜者之双足,故又称为接足礼,是最恭敬的行礼法。

这几句是说:没过多久,空中就有刀剑等连续不断地掉下来,而且阿修罗的残耳断鼻也从空中掉下来。这时国王感到非常震惊而有所觉悟,(于是龙树菩萨现出比丘身),国王虔诚地行接足礼。受到这种情景的感化,当时在大殿上的上万名婆罗门也非常地赞叹他的神通和德行,于是一起“剃除须发,而为沙门”。

 

诸外道众,来共议论,一言便屈,降伏出家。

 屈,屈服、折服。龙树菩萨在家的时候是“独步诸国”,出家学小乘时是“辩才无碍”,何况现在已经通达诸法实相了呢?因此凡有外道不自量力来共论议辩驳的,三下五除二地便让他屈服了,于是投降顺伏而出家。这里的“一言便屈”不是定指只说一句话就让人屈服了,而是极言取胜得非常轻松,毫不费力。

按照印度的习俗,两人辩论时,如果有一方辩输了,那么这个人要么自杀,要么给胜者当徒弟,这在印度是很普遍的。中国的祖师也曾想举行这样的论辩,比如在宋朝,净觉仁岳反叛师说,是为后山家山外之争。等四明知礼大师圆寂以后,净觉仁岳更是狂妄之极,曾说“自从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于是南屏梵臻大师就向有司乞筑高台,竖立旗杆,如果谁辩输了,就割舌自杀,挂在旗杆上。后来虽然因为有司的劝阻而没有举行,但听到的人没有不凛然的!我们现在之所以尚能学习台宗圆教,也正在于一代又一代祖师忘身护法而来的,才不至于使台宗圆义永沉,这实在是时处末法时代不幸当中的万幸啊!

由于有很多原来信奉婆罗门教的人都改信佛教了,这当然要引起他们本教之人的不满,于是总有人不自量力地要来辩论,下面就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