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九祖传讲义(二十六)

复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破户视之,见入三昧,蝉蜕而去。

  这一段是正明入灭。经日不出,犹言整日不出。破户视之,就是推门去看,因为龙树菩萨已经表现出要入灭的迹象,所以他的弟子们也很紧张。这里用了“破户视之”,反映了他们急切的心情。严格地讲,一扇曰户,二扇曰门。进去以后看见龙树菩萨已经入了三昧,蝉蜕而去。蝉蜕,原义是鸣蝉幼虫脱下的壳,这里是比喻从束缚或污秽之中脱离出来,亦即入于涅槃而得解脱。

 

天竺诸国,并为立庙,敬事如佛。

这几句话是讲灭后功德。要知道龙树菩萨所处的时代正好位于部派佛教晚期,当时的小乘学者仍旧很有势力,各种知见林立,互不相让。有时相互之间还不断地进行指责和攻击,矛盾越来越深。并且当时的部派佛教有将佛法变成保守的分析学问的倾向,严重脱离了佛陀以兼济众生为目的的本怀。于是龙树菩萨应运而生,继承和批判小乘佛教的偏颇,融会贯通和大力宏扬大乘佛教。在释尊以后的印度祖师中,龙树在佛教史上的贡献是无与伦匹的,大乘教义由于他的阐扬而告光芒万丈,在印度被誉为“大乘鼻祖”、“第二释迦”。因此当他圆寂之后,印度的各个国家都为他造庙,象佛陀一样地恭敬侍奉。

 

(注:《付法藏经》、《摩诃摩耶经》。)

这是志磐大师指出写作本传记时所依据的两本主要经典。第一本,《付法藏经》:即是《付法藏因缘传》,前面已有介绍。第二本,《摩诃摩耶经》:教材上写作《摩诃摩罗经》,那是错误的,应予改正。《摩诃摩耶经》,二卷,北齐昙景译,又称《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佛临般涅槃母子相见经》。本经前半部记述佛陀升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说法,令得初果。后半部记述佛陀游化诸国,后于拘尸那揭罗之娑罗双树间入于涅槃;经末述及有关佛陀对于佛灭后一千五百年间,正法住世问题的悬记。其中和龙树菩萨有关的经文为:“(佛灭后)七百岁已,有一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然正法炬。”可见在传文一开头就说的“佛去世后七百年出”,那是有经典作为依据的。

 

(注:智者云:“树生生身,龙生法身。”故名龙树。)

  这是引《摩诃止观》卷一中的话来证成龙树的得名所以,其原话是:“树生生身,龙成法身。”但《摩诃止观》卷一开头的一大段是章安大师写的总序,这句话就是出自总序之中,因此应该将“智者云”改为“章安云”。这也和传文一开始所讲的“始生之日,在于树下。由入龙宫,始得成道,故号龙树。”前后呼应,含义相同。

 

(注:孤山、慈云,皆称龙树为第十三代。凡即西土正统,不收末田地也。)

这是引孤山智圆法师和慈云遵式大师来说明龙树菩萨位居第十三代的原因。孤山,即孤山智圆法师(976~1022),为宋代天台宗山外派大师。杭州人,俗姓徐,号中庸子。是奉先源清的弟子,习天台教观,曾与同门梵天庆昭等阐述山外派学说,和四明知礼大师展开论辩。因其长期隐居于西湖孤山玛瑙坡,所以世称孤山智圆。常谓以儒修身,以释治心,欲调合儒、释、道三教,乾兴元年(1022)寂,世寿四十七。慈云,即慈云遵式大师,前面已有介绍,兹不繁述。他们两个人都称龙树菩萨为第十三代,如《慈云祖录》云:“今天台所承,自第十三龙树为高祖者,由龙树造《无畏部》,出《中观论》。高齐间,慧文禅师依《中观》得道,口授南岳思大师,是故师得山家高祖。”这是因为凡是就印度佛法一脉相传的嫡派来说,总共只有二十三代,龙树菩萨位于第十三代。而末田地和第三祖商那和修同时,若取之则成二十四祖,但世系仍为二十三代。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