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九祖传讲义(三十)

下面正式入文。因为慧文大师的传记较短,所以用细科的方法进行讲解。入文分二,甲一、正传(分三)

乙一、略明身世

二祖北齐尊者慧文,姓高氏,当北朝魏齐之际。(注:东魏孝静、北齐文宣。)

讲 这是说天台宗的二祖慧文大师他的俗家姓高,他活动的年代主要是在北朝的东魏和北齐之间,尤其是在北齐。因为北齐的首位皇帝是高洋,所以北齐又称高齐。我们出家人虽然以“释”为通姓,但是也并不废弃俗姓,表示不忘本,这是很重要的。

小注里面所说的是东魏孝静,是指东魏唯一、也是最后的一个皇帝孝静帝元善见。北齐文宣,就是指北齐的创立者文宣帝高洋。在此先讲一下北魏帝国分裂的原因,使大家对这段历史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北魏帝国有一个野蛮的传统,可能是受到了汉武帝刘彻的启发。刘彻将立他的儿子刘弗陵当太子时,先把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杀掉,预防她将来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预政治。北魏帝国把这个偶然事件明定为一种制度。每当选立太子时,年轻母亲即被迫服毒,哭声响彻内外。一直到第八任皇帝元恪立他的儿子元诩当太子时,元诩的母亲胡贵嫔本应处死,但元恪不忍心这样做。一百余年的野蛮习俗,才告废止。元恪于515年逝世,元诩即位,年才六岁,胡贵嫔顺理成章地当了皇太后,掌握政府大权。

年轻貌美的胡太后当权后的行为,对她丈夫元恪的善意立法实在是一种尖锐的讽刺。这位一百年以来第一个出现的货真价实皇太后,却用事实证明那野蛮习俗确实有其存在必要。胡太后自从当权,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伤害帝国上。当元诩长到十九岁,觉得老娘势必会将帝国带上毁灭,就想自己掌权。不料胡太后先行一步,跟她的两位情夫把她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元诩毒死,另立元诩的侄子刚刚三个月的元钊当皇帝。

胡太后毒死亲生儿子,不仅凶恶残忍,而且愚不可及,她挖掉了自己的生命之根。大将尔朱荣首先发难,一面宣言要追查皇帝元诩的死因,一面不承认胡太后政府,另立元诩的叔叔元子攸当皇帝,向洛阳进攻。不久攻陷洛阳,胡太后和婴儿皇帝被尔朱荣装入竹笼,投进黄河溺死。距她毒死自己的儿子,只有两个月。

元子攸当了皇帝之后,觉得尔朱荣的势力太大,功高震主,于是把尔朱荣诱进皇宫杀掉。但此举激起了尔朱荣家族武装部队的叛变,开始攻城。洛阳不久陷落,元子攸被叛军绞死,距他杀尔朱荣仅三个月。这时时任冀州(信都·河北冀州)刺史的高欢登场了,他看出了尔朱家族的没落,就于元子攸被杀的第二年(531)在信都起兵,声言讨伐杀死皇帝的叛逆。并于次年532年战败尔朱家族,高欢进入洛阳,立元子攸的侄子元修当皇帝,高欢自然而然地是大权在握的宰相。

高欢是汉人,对他一手扶植起来的皇帝元修,他尽到了最大的礼敬。不过元修当皇帝时才二十三岁,性格轻狂浮躁,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处境,极端不满意自己的权力受限。于是他和镇守长安的宇文泰勾结,534年趁高欢在晋阳(山西太原),元修从洛阳出发,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高欢见皇帝出走,就另立十一岁的元善见当皇帝,是为东魏孝静帝,并把首都迁到邺城(河北临漳)。这样北魏帝国就有了两个政府,而且各以正统自居。史学家称邺城政府为东魏帝国,称长安政府为西魏帝国,这就是北魏的分裂。

547年,高欢逝世,他的长子高澄继任父亲宰相的职位。549年,高澄被他的厨师刺死,有患癫狂的弟弟高洋接任宰相。550年,高洋命元善见禅让,改国号为北齐,这就是东魏到北齐的演变历史。

534年元修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但他的结局是在意料之中的,宇文泰不可能傻到乖乖交出权力,于是元修爆跳如雷,要对宇文泰下手。宇文泰毫不犹豫地就把元修毒死,距他满怀希望从洛阳逃出只有五个月。556年,西魏帝国宰相宇文泰逝世,十五岁的儿子宇文觉继任宰相。557年,宇文觉即位,改国号为北周,这就是西魏到北周的历史演变。

之所以把这段历史讲得较为详细,这是因为在下文当中还会有涉及朝代变更的内容,先予以铺垫一下,以后讲起来就会方便一点。另外从上面的讲述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慧文大师乃至慧思大师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险恶,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慧文大师在北方的弟子都默默无闻了,而慧思大师又为什么总是不断南迁的时代背景。也有助于我们生起对祖师的感恩之情,天台宗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所萌芽、所创立的,而我们今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感恩之情能不油然而生吗!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