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九祖传讲义(五十八)

四祖天台智者法空宝觉灵慧大禅师传

2006-9-14 

  四祖,在《摩诃止观》序论当中,灌顶大师列举了两种传法谱系:一是“金口相承”:即根据《付法藏因缘传》,从释迦如来付法迦叶开始,经过阿难、商那和修等,一直到师子比丘,共二十三代二十四位祖师;二是“今师相承”:以龙树菩萨为高祖,然后依次是北齐慧文、南岳慧思、天台智者,乃至九祖荆溪湛然。智者大师在今师相承中,位列第四,故称四祖。

佛法的性质和一般的学术研究不一样。在做学术研究时,虽然也要继承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更重视的是其独特的发明或发现。比如在写医学论文时,总共有一百个病例,九十五个病例的表现是一样的,而其余五个病例的表现则非常特殊。那么在写作时,往往是要突出那五个病例,所谓“显异略同”,否则这篇论文就没有原创性,也就失去了发表的价值。而佛法则不一样,并不是要去发现什么新的真理,其前提是终极的真理已经由佛陀所彻证,因而重视的是:是否正确继承了佛的这种悟达!因此,佛教的祖师谱系是要传达给人们这样一个信息:这些祖师都是传佛心灯的,可以作人天之依止,能得大利益。而并非象现在社会上有些学者所认为的“是标榜自家的正统性”、“是为了对抗其他宗派而编造的”,这样的看法真是太过狭隘了!以自己的凡心去测量圣智,真是可怜悯者!

中国自古以来就比较重视系谱、家谱之类的,比如拿中国历史上历代皇帝的系谱来说,一般大多是把实际建国的皇帝当作第二代祖先,而把他的父亲当作太祖,放在首要的地位。就象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的高洋追谥他的父亲高欢为高祖,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人把“孝”当作是必须遵守的根本伦理的观念。在佛教里也是一样,父母所生的只是生身,而师父所付予的则是法身慧命,因此当徒弟的,必定对师父的恩德铭记在心。如是一代代地追溯,也就形成了祖谱。

就天台九祖的谱系而言,其最终的定型是由荆溪湛然大师完成的。如上所说,实际上师、徒之间的心脉早就已经存在了,湛然大师只不过把它用文字重新予以确定而已。

天台,即天台山,在浙江省台州天台县之西,是仙霞岭山脉的东支,又称天梯山、台岳,《大明一统志》卷四十七:“(天台山)有八重,视之如一帆,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其最高峰华顶峰的海拔实际上为1136米。因为智者大师曾先后二次入山,并且最后圆寂于此,因此以山立名,智者大师又有被称为“天台大师”的。《观音玄义记》卷一云:“天台山者,即大师栖身入寂之所。”

天台山共有四门,以天台赤城山为南门,以新昌的石城为西门,以绍兴嵊州的金庭山(又名桐柏山)为北门,以宁波宁海县的王爱山为东门,而智者大师就是入寂于天台山西门。观此四方之神秀,一山之幽丽,无非圣道场地。所以自古及今,高僧辈出,多逾他处。

智者,这是隋炀帝杨广尊师之嘉号,在这之前,一般称之为“瓦官禅师”,而在这之后,则都称为智者大师,入文自见。

法空宝觉,这是吴越国的国王钱弘俶上表请后周世宗追谥的,时间约为954年1月~959年6月之间。

灵慧,这是南宋庆元三年(1197)时,当时的皇帝赵扩所加谥的。

实际上在以后的朝代中,肯定还会有各种谥号,可惜暂时没有资料可查,大家如果有兴趣,以后不妨留意一下。

有关智者大师的传记,除本书外,尚有三种主要的参考资料,现分别介绍如下:

1、《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简称《别传》,T50。在《别传》的末尾云:“以开皇二十一年遇见开府柳顾言,赐访智者俗家桑梓、入道缘由,皆不能识。克心自责,微知醒悟,仍问远祖于故老,即询受业于先达。瓦官前事,或亲承音旨;天台后瑞,随分忆持。”开皇二十一年即仁寿元年(601)。这段话是说:当时章安遇到开府柳顾言时(军府的长官为开府,其副为仪同),柳顾言问到智者大师的家系和出家的动机,章安回答不上来,作为智者大师的法嗣,深感内疚。于是以后向故老打听了智者大师的先祖,向前辈寻问了修行的情况,至于在金陵瓦官寺的情况则直接是从智者大师的身边听闻到的,关于隐栖天台山以后的情况则通过自己的记忆。这样经过多方面的收集,归纳整理,写成了《别传》。全书约有一万字,大约是在大业元年(605)的时候,由智璪上呈给了隋炀帝杨广。

在智者大师的传记中,本书撰著的年代最早,传中关于智者大师的家世、出家学道、修持弘法、居瓦官寺、住天台山、受朝野的尊奉、以及神通感应等,都有很详尽的记载。特别是有关智者大师的品德,通过灌顶大师亲切的感受,全都表露无疑,极富感染力。这是关于智者大师的最具权威的传记,因此广受重视,和下面要介绍的《国清百录》一样,同为有关智者大师行迹的最重要资料。

本书的注疏,有北宋昙照法师的《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注》二卷,民国兴慈法师有《别传辑注》四卷,在讲解时经常会引用到二书。

2、《国清百录》:T46。本书最早为智者大师的门徒智寂法师所编,但还未成书就圆寂了。章安大师有感于“笔墨之功,与气俱弃”,于是接着予以编订,其目的意在“贻示后昆,知盛德之在兹”。因此,此书的著作权一般都归于灌顶大师名下。

本书卷首所列的条目多少不一,在大正藏中列为104条,但“若以段落的眉目计,则为一百三十四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为智者大师亲自制定的各类仪轨制法;二是陈隋诸帝及王公大臣与天台僧众之间的往来敕疏书启;三是智者大师与僧俗人士的往来书札和碑文等。就其史料价值言,一是从中可以看出智者大师在创立天台宗过程中的苦心经营和仪轨制度的具体内容;二是清晰地反映了天台宗形成初期的历史背景;三是可以对史事史料起到一个补缺正讹的作用。

据《佛学大辞典》云:“原有广略二本,广本早已散佚不传,今传者,其略本也。”这种说法欠缺依据,难可依准(杂参《东南文化》1994年第二期徐三见的《<国清百录>之初步研究》)。

章安大师作为智者大师的嫡传法嗣,除笔录、编纂了天台三大部和其他许多讲义,把智者大师所建立的法门全都流传到后世外,连先师的传记和资料也一件不落地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应当说是一件非常伟大的功绩。想到章安大师“令法久住”的赤诚,作为后人,实在是应该为之而深深感动的。任何伟大的哲理,如果没有继承发展它的人,最后都会归于死灭,真正伟大的人决不能忘记这一令法久住的规律。

3、《续高僧传·释智顗》:T50。道宣律师对智者大师的评价是无与伦比地高,其感佩之情溢于言表!其内容大半和《别传》相同,可以说几乎是根据《别传》而作,但有的内容也是《别传》上所没有的,因此仍有可作参考的地方。道宣律师是一位学律者,又受天人的供养、感通,他的记载是糜足可信的。道宣律师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是远远超过我们一般人的认知水平的,他可以说是最早的乡野调查者,因为要写历史,是绝对离不开实地调查的。他写的《智者大师传》感情丰沛,文句真是太美了。

除了这些史料之外,据《国清百录序》所载,当时还有渚宫的法论、会稽的智果等所编写的两本传记。另据《续高僧传》说,还有终南山法琳编写的传记,但这些传记现在都已经散佚不存了。

智者大师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任何传记也只能说记录了一个大纲而已,因此后来志磐大师又重新综合了各种资料而写作了本传。在这几种传记中,最可靠的当然是章安大师的《别传》,然而文中有很多骈文,因此所记较为华丽。另外以道宣律师所撰最为优美生动,而以志磐大师所撰最为详细易懂。

曾经也有人建议我在上智者大师传记时改上《别传》,但一来为了保持我们教学的连贯性,二来也是由于上述的原因,所以还是以本书为主。但在讲解过程中,会时不时地穿插引用其他的传记,以便使事件的来龙去脉更为清晰,使智者大师的形象更为高大丰富,这一点是大家应该预先了知的。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