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九祖传讲义(六十八)

大师初入定者,是前方便,即五品观行位。所发持者,旋陀罗尼,即十信相似位。依因此定,得发空持。是为由五品之功,转入十信也。

  这几句是说:智者大师所入的定境是五品观行位,而所发的慧解是十信相似位。也就是说:智者大师是定浅而慧深,和慧思大师的定深慧浅正好相反。所以当以后慧思大师在听了智者大师讲经之后,在《南山传》中慧思大师曾叹曰:“此吾义儿,恨其定力少耳。”也正因为如此,才引发了下面的疑问。


昔人以五品不应获初旋为言者,盖未思“持因静发”耳。《玄签》有云:“故获陀罗尼,由三昧之力。”正是此义。

  以前的人曾经认为“五品”的定境不应该发得“初旋”十信的慧解,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他没有认真地去思维、领解“持因静发”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持因静发”,简单讲就是智慧因为禅定而开发出来,也就是“因定发慧”或“非禅不智,非智不禅”的意思。

当知,有的人禅定功夫很深,可以一坐几天甚至几十天,功夫最深的要数窥基大师的前身了。他在迦叶佛灭度以后入定,想等释迦佛出世的时候来咨询佛法要义,不想一入定,连释迦佛都已经入灭了。当他得知释迦佛已经入灭时,又想再次入定,以便等弥勒佛出世。幸好遇到了到西天取经的玄奘大师,让他别入定了,赶快到长安去投胎,将来帮助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可见,禅定功深,若无慧解,那也是没有用的,否则石头公也早就成佛了。同样地,如果只有相似解悟而没有定力支撑,往往就会落于狂慧,邪魔暗入,自高自大,侵凌佛祖,这种人也是最要不得的。因此,禅定必定要有慧观才能破烦恼,见佛性。慧解也必定要有禅定的支持才能牢固,不然如风中灯,熄灭无疑。

在这里智者大师就是依靠禅定之力而发得了智慧,至于定浅慧深,那也是很好理解的,譬如大一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具备了大二,甚至大三的智慧了一样。也有很多禅师在初禅甚至未到地定的时候,就能应用慧观,当下大彻大悟,世尊也是在菩提树下应用三十四心顿断诸结的。因此,“定浅慧深”反而说明了这个人的根机比较利,在禅定功力较浅的情况下就能发出较深的慧解。当然,在学解或修行上应该强调定慧等持,但在具体发得时,则不妨有先后,两者并不矛盾。

因此小注中进一步引《法华玄义释签》来证明此义,所引之文见《玄签》卷七。

 

至于临终自说只是五品,盖欲寄诫生徒,以自行为急,故托谦辞,示居观行也。大师责弟子曰:“汝等懒种善根,问他功德,告实何益。”盖此意也。

  智者大师的一生示现有两次开悟,第一次就是现在所讲的“大苏妙悟”,第二次是在天台山华顶峰的“头陀妙悟”,这两次妙悟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在第二次的华顶头陀妙悟,智者大师降服“强软二缘”,又有神僧为说“一实谛”之法,可以说是已经彻证了诸法实相,圆得三种陀罗尼的。因此,其果位绝对不会仅仅是五品弟子位。但智者大师在圆寂前又为什么自说自己的果位只有五品位呢?现在这里的几行小注就是来解释这一疑问的。

当知智者大师在临终前自说只是五品位,那是想借此来告诫学生和门徒,希望他们能够引起警惕,在平时应该以自我的修行为急务,所以假托谦虚的言辞来说示自己的果位只是居于五品观行位。智者大师在这里隐含的意思是:我一生如此精进地用功办道,“息不虚黈,言不妄出”,但到最后也才证得五品外凡位。因此,如果你们悠悠忽忽地,不努力修行,又哪有什么果位等着你们去证呢!故知智者大师临终自说只是五品位,那是大师一片慈悲心的流露,想以此来劝进行者努力修道,而并非智者大师只是证得了五品位而已。

接着引用了智者大师责备弟子智朗法师的话来进一步说明这个含义。当智者大师临入寂前,其弟子智朗法师就去请问智者大师所证的果位,于是智者大师就说了上面的“汝等懒种善根”等话语,其含意和前面所说基本一样。意思是说:如果我告诉你们我真实证得的果位,那么对你们又有什么用处呢?各人吃饭各人饱,我的果位又和你们有什么相干呢?因此还不如说一个相对较低的位次,以此来劝进后人精进修行,这样反而比较好。

你看祖师的悲心就是这样,只要对众生有利,既使再怎么地贬抑自己都在所不惜!而不象现在的人,稍稍得到一点相似的“法喜”,就恨不得把自己吹上天,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两者相比,何啻霄壤。

 

当知大师若本若迹,皆不可知。“等觉与?妙觉与?”梁氏赞之若此,今复何论。)

讲  不要说智者大师的本地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既使是智者大师的迹门示现,我们也同样无法了知!“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所以唐朝的梁肃在《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中赞叹云:“若安住法界,现为比丘,等觉与?妙觉与?不可得而知也。”

梁肃(753~793),唐代安定人,字敬之,世居陆浑(河南嵩县东北)。以儒学著称,其文尚古朴,官至翰林学士等。乐于奖掖后进,曾经荐举过韩愈等登第。早年归依佛门,师从台宗九组湛然大师,深得心要,其佛学著作有《删定止观》六卷、《止观统例》》一卷、《天台法门议》等多部,对天台宗做出过重要贡献。

 

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不可穷矣。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这几句话也是慧思大师的赞叹印证之语,和前面的“非汝弗证”等是相连接的。

文字法师,指拘泥执著于文字上的学问,而无真修实行之者。与之相对称的是“暗证禅师”,即只执著于修禅定而不研究教法,暗于智解而又骄慢自大之人。这两者都有所偏,只翼单轮,未有利益,反受其害,应当予以避免。所以《摩诃止观》五曰:“非暗证禅师、诵文法师所能知也。”同七曰:“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不与事相禅师共。”

千群万众,犹言成千上万,形容数量很多。

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这是说智者大师辩才无碍,能广说法。智者大师因定发慧,岂是那些文字法师或暗证禅师所能比拟的。如佛记富楼那尊者“说法人中最为第一”,现在慧思大师也同样印证智者大师慧解超群,无人能比,两者意义相同。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智者大师于长沙佛像前所发的誓愿,当时智者大师发愿说:“愿学得三世佛法,对千部论师,说之无碍,用报四事恩惠。”两相对照,因果符若宛契。

智者大师经二七日就证得了五品位,听了即让人振奋,又让人伤心。祖师只用了十四天的时间就能取得如此的成就,我们不知何时才能证得,因此对照祖师,我们又有什么好骄傲的呢?!千万不要得少为足,侵凌先圣,而应该对祖师生起绝对的恭敬信仰之心,莫生高慢!莫生高慢!!


下面举例来说明智者大师的辩才无碍。

 有慧邈禅师,谓门人曰:“我所敷弘,真师子吼。他人之说,是野干鸣。”师引经核问,邈为之屈。

  慧邈,未见有传,但从他说话的口气中可以看出,应该也是当时比较有名的禅师。他自夸自己敷衍弘扬教义,毫无怖畏,好像狮子一吼,百兽降伏一样,而别人说法就象野干在叫。在《胜鬘宝窟》中举出狮子吼的三种要义:

狮子吼 

如说修行:言行一致而无有虚说。

不畏他:谓胜人临座而弘道绰然(  无畏说

令他畏:谓能令外道惊愧,天魔慑惧(  无畏说

决定说:谓依究竟理说究竟教,邪无不摧,正无不显。

可见要真做到狮子吼可不简单,这些只能是他贡高我慢的表现而已。

野干,梵云“悉迦罗”,亦名“夜干”,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其声如狼,形小尾大,能上树。而狐狸形体较大,不能上树。如《法华经》云:“狐狼野干,咀嚼践蹋。”《治禅病秘要法》云:“见一野狐,又见野干。”可见两者不同。但不管如何,野干是形容其低贱下劣,内心险恶。野干鸣是比喻其妄说佛法。

以上都是慧邈禅师自高轻他之语,如果心眼未开的人,往往容易受其诱惑,夭伤慧命。于是智者大师广引经论对他进行考核问难,慧邈禅师为之理屈词穷。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