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九祖传讲义(九十八)

十二月,皇太子遣散骑侍郎张乾威送灌顶还山,设千僧斋,及为文致敬坟龛,开视舍利,见灵体不动,如在定中。

  散骑侍郎,即员外散骑侍郎,是皇帝近侍官之一。隋开皇时,于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置,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司官的三级,得以递升。

设千僧斋,设斋前有愿文,见《皇太子于天台设斋愿文第七十六》,如云“庶同纯陀之末供,有如净名之遥请”等。

为文致敬坟龛,文见《国清百录·皇太子敬灵龛文第七十五》,文末偈云:“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达诸法相无罣碍,稽首如空无所依。”上面两文的日期均为“隋仁寿元年岁次辛酉十二月十七日”。

 

【隋仁寿四年(604),智者大师灭后第八年】

四年七月,皇太子登位。

  隋文帝于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驾崩,七月二十一日,皇太子杨广即皇帝位,是为历史上著名的隋炀帝。

 

十一月,寺遣僧使智璪,奉启称贺。

  启见《仁寿四年皇太子登极天台众贺至尊第八十二》。

 

【隋大业元年(605),智者大师灭后第九年】

炀帝大业元年九月,车驾巡幸至扬州,寺遣智璪诣行在所。

  巡游是秦始皇的一大爱好,从他统一中国而自称皇帝的第三年起,便开始了全国性的大巡游;汉武帝乃至后来的乾隆帝也好巡游,并乐此不疲。但如果和隋炀帝比起来,秦皇汉武乾隆等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现将其重大的南游北巡事件简列一表如下:

605年8月:一下江南

607年4月:第一次北巡

608年3月:第二次北巡

609年3月:西巡河右

610年3月:二下江南

612年1月:一征高丽

613年1月:二征高丽

614年2月:三征高丽

615年3月:第三次北巡

616年3月:三下江南

618年3月:隋炀帝死于兵变

车驾,帝王所乘的马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颜师古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不敢指斥也。”

巡幸,指皇帝巡游驾幸。《汉书·郊祀志上》:“上(武帝)始巡幸郡县,寖寻于泰山矣。”《北齐书·冯子琮传》:“(世祖)诏子琮监造大明宫,宫成,世祖亲自巡幸。”

行在所,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晋书·忠义传·嵇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明史·徐达传》:“捷闻,太祖幸汴梁,召达诣行在所,置酒劳之。”

此次仅遣智璪一人前往,而灌顶大师没有前往者,为“灌顶师在寺,本应出奉参见,为患痢四十余日,不堪在道”之故。

 

十月,引对大牙殿赐坐。宣敕云:“师等并是行道之众,勿容北僧,及私度出家,冒死相替。”

  引对,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大牙,又称牙旗,指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薛综注《东京赋》云:“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宋史·仪卫志六》:“古者,天子出建大牙。”大牙殿,是指建有牙旗的大殿,是隋炀帝在扬州的行在所大殿。

冒死相替,不顾生命危险来相互顶替冒充。

 

璪对曰:“天台一寺,即是天之所覆,寺有常制,不敢容外客,及私度代死。”

  天之所覆,是由天子所保护庇护的。覆,覆护,庇佑。《魏书·甄琛传》:“故周《诗》称‘教之诲之,饮之食之’,皆所以抚覆导养,为之求利者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苍疲驽,特为陛下慈恩覆护,在家备教导之仁,升朝蒙爵命之首。”

私度代死,私下里剃度出家来代替应有的死罪。

 

又敕云:“师还寺,可更开灵龛,必当大异。弟子欲为先师造碑,当有行状。”

  行状,履历、事迹。《晋书·刘弘传》:“臣辄以勃为归乡令,贞为信陵令。皆功行相参,循名校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宋陈善《扪虱新话·孔子曾子之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此孔子未死前自作行状也。”

 

璪对曰:“先师灵异非一,灌顶录成一卷。”当即贡上。

  此指灌顶大师所著之《智者别传》。

 

帝敕秘书监柳顾言曰:“朕欲为智者制碑,非卿文不得朕心。”碑成,敕于寺刻石。

  教材上“柳雇言”应改为“柳顾言”。

秘书监,官名,南北朝末期以后为秘书省之长官,掌图书著作等事,正三品,明废。柳顾言,生卒年不详,《隋书》卷六十七云:“柳顾言博学有才,罕所推谢,至是与世基相见,(虞世基)叹曰:‘海内当共推此一人,非吾侪所及也。’”

碑成,此即柳顾言根据《别传》等而作的《天台国清寺智者禅师碑文》,现仍立于国清寺之中。

 

其要云:“约《仁王》、《璎珞》,龙树、马鸣,立三观四教,述其本宗(注:云云)。”

  述其本宗,阐述其本怀和宗旨。

 

帝敕扬州五十僧立天台寺名,一表为禅门,一表为五净居。

  如《勅立国清寺名第八十七》云:“又前为智者造寺,权因山称,经论之内,复有胜名,可各述所怀,朕自详择。”

五净居,即五净居天,色界第四禅,证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俱舍颂疏》卷一云:“此五名净居天,唯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僧使智璪进曰:“昔陈朝有定光禅师,迁神之后,智者梦其灵曰:‘今欲造寺,未是其时,若三国为一,当有大力势人为之造寺,寺若成,国即清。必呼为国清寺。’”

  此段引文见《表国清启第八十八》。

迁神,即圆寂之意。梁慧皎《高僧传·慧严》:“严法师器识渊远,学道之匠,奄尔迁神,痛悼于怀。”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书卒异词》:“凡人死曰卒,曰殁,曰疾终……又曰迁神。”

然此一段话历来记载不一,本文前面提到是智者大师初游石梁时“有一老僧”所说,而并非是定光禅师,《别传》同此。道宣律师《续高僧传》谓是定光禅师生前就告知智者大师的,而这里又说是定光禅师圆寂之后才托梦给智者大师的。个人认为,应以《别传》的记载为准,即由石梁罗汉示现而告知的,但也有可能定光禅师也曾不止一次地告示过智者大师。但不管如何,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这样前后不一的记载,还是有所疏忽的。

 

帝曰:“此先师之灵瑞,即用为名。”

  国清之名自此确立。

 

遂即大牙殿榜,以雌黄大篆书之。遣通事舍人卢正方,入山奉安寺额。

  榜,匾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韋仲將能書,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凡山中巖潭亭院之榜,皆山谷書。”

雌黄,是一种矿物名,即三硫化二砷,半透明,柠檬黄色,有毒,能杀菌灭虫。这里是指用矿物雌黄为原料进行书写。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雌黄治书法:先于青硬石上水磨雌黄令熟,曝干;更于瓷碗中研令极熟,曝干;又于瓷碗中研令极熟,乃融好胶清,和于铁杵臼中,熟捣丸如黑丸,阴干。以水研而治书,永不剥落。”

大篆,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的官员。

奉安,安置佛像牌匾等。宋苏轼《画西方阿弥陀佛赞》:“像成,奉安於金陵清涼寺。”

译曰:于是就用大牙殿的牌匾,以雌黄为原料,用大篆书写而成。并且派遣通事舍人卢正方到天台山来奉安国清寺的寺额。如《国清百录·序》云:“敕取江都宫大牙殿牓,填以雌黄,书以大篆,遣兼内史通事舍人卢正方送安寺门,国清之称,从而为始。”

 

以十一月二十四日忌辰,度四十九僧,设千僧斋。有司案名,满足千数,临斋受嚫,则数溢一人,咸谓智者化身来受国供。

  案名,登记名字。

受嚫chèn,接受布施。

溢,多出、超出。

 

是日午后,使人同大众开视灵龛,唯空床虚帐而已。

  空床虚帐,谓灵龛内智者大师的“坐禅肉体”已经不见,其去处可能有二:1、被天人请去供养了。此可用荆溪大师的事迹比照而知,如《荆溪湛然大师传》云:“本朝元佑初,永嘉忠法师遣门人扫塔,草棘荒芜不能辨。即案梁氏碑,去大师茔兆百步寻识之。其龛已空,唯乳香一块耳。夜梦玄弼山君谓曰:‘昨者天神遣多人取全身去也,不须犹豫。’于是即旧基建石塔以识之。”2、迁神到了玉泉寺,如《玉泉寺志》卷二云:“一日,玉泉山转藏殿轮,关公附人语曰:‘吾师智者肉身在此,不得动飞轮其上。’方知公以神力,移师归玉泉。”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