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九祖传讲义(一百零一)

【第二大段:志磐法师正赞】

赞曰:舍天台之学,而欲识佛法意者,未足与议也。

  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若别五时,此是渐次调熟之相。若通五时,此乃如来三业不思议化,不差时,不差机,种熟脱三,番番不息。若化仪四教,此乃教化众生的方法仪式,有顿、渐、秘密、不定的区别,如世药方。而化法四教则是教化众生的内容,有藏、通、别、圆之分,如世药味。如是横罗竖收,判释无遗,舍此而不学不修,则“未足与议”——不足以和他商议佛法。

 

故自夫圣教东度,经论遍弘,唯任己心,莫知正义。

  唯任己心,只是凭着自己的臆测来讲授佛法。以其单轮只翼,慧不由定发,只是世智而已。

 

齐梁之际,挺出诸贤,盛演法华,立言判教,一音四相之说,四时六宗之谈,众制纷纭,相倾相夺。南三北七,竞化当时。

  挺出,涌出、涌现。

立言判教,创立学说,判释教相。中土判教的起源,凡有两方面:其一,佛教传来,到南北朝时代的二、三百年间,三藏经典已大致译出。这些教典,在印度出现的时地和因缘各异,而且隶属的部派有别,因而所显的义理互有出入,有、空,性、相等许多学说同时分存并立。然而佛教的教义,是在多样之中有它的统一的理体的,把这些纷岐的教义加以整理,予以有秩序地配列,于是形成一个佛教大一统的构图,这是教相判释发生原因的一面。其二,由于这时教典略备,学者钻研探讨,各有所崇,思想的体系逐渐成熟,因而逐渐呈现宗派的雏形,象毗昙师、成实师、涅槃师、地论师、摄论师等相继而出。他们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依一家的义旨,或者加以时间的配列,或者就教理的浅深加以组织,来剖判解释,以阐明各家在整个佛教当中所占的地位和价值。这是教相判释发生原因的又一面。但天台之前的任何一家判教,都不能做到总持佛法,难免相倾相夺。

一音四相之说,一音教是北地禅师所立,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众生见诸乘之差异,实由其根机之不同,佛实际上只以一音说法,并无差别。此者虽得一道真实,但失五味方便,对于芸芸众生,机缘差品,不能随感赴应,施法教化。

四相教是北地慧光禅师所立,1、因缘宗,指说六因、四缘的《毗昙》;2、假名宗,指说三假的《成实》;3、诳相宗,指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大品经》及三论;4、常宗,指说常住佛性本有湛然的《涅槃经》及《华严经》。智者大师初难因缘宗,《毘昙》讲六因四缘而判为因缘宗,则《成论》明三因四缘,亦应判为因缘宗。次难假名宗,《实论》不以观三假浮虚为彼论宗,而是见空得道,应用空为宗,不应以假名为宗。次难诳相宗,何止《般若》等经明于幻化,《华严》亦云:如化忍、如梦忍、心如工幻师等。《涅槃》亦云:诸法如幻化,佛于中不著。难不成如是诸经亦是不真宗?次难常宗,《涅槃》之经不但明常,亦明非常非无常,能常能无常双用。云何单取常用为宗,何不取无常用为宗?况且般若是佛性之异名,难不成《般若》亦是常宗?如是前后混漫,判义不成。

四时六宗之谈,四时教是江南宗爱法师所立,即有相教、无相教、同归教、常住教四时。六宗是北地凛法师所立,即因缘、假名、诳相、常、真、圆等六宗。

众制纷纭,各种判教之法繁多而杂乱。

相倾相夺,相互竞争争夺。《史记·春申君列传》:“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文选·舞赋》:“马材不同,各相倾夺。”李善注:“倾夺,驰竞也。”

南三北七,除上面所提到的四家之外,尚有六家,具体见《法华玄义》卷十,此不赘述。

竞化,竞相教化。

 

犹夫粟散小王,妄自尊大(注:《补注》:置粟盘中,各分位,以喻诸小王也),而不知金轮飞行,统御四海,威德之盛也。

  粟散小王,小王之多如散粟。粟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小粒,即俗称的“小米”。《仁王经》上曰:“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天台《仁王经疏》云:“小王众多,犹如粟散。”《大部补注》十三曰:“或云取数之众多,故云粟散,即诸经中诸小王是也。或云如人把盘中,各得分位,喻王亦尔。”

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金轮飞行,轮王有四种,铁轮王统南赡部洲,铜轮王统辖南赡部及东胜身二洲,银轮王统南赡部、东胜身和西牛货三洲,金轮王统四天下。故《法华经》云:“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尊。”清一松大师《妙法莲华经演义》卷六解云:“轮王能以十善化世,之中,而为第一。此经明于诸法悉皆实相,而能出生一切众生无上之善,所谓令三乘会一乘,使九界归佛界。既皆会一乘,同归佛界,则生善之极矣。故于诸经为尊,而如轮王于小王中为第一也。”此喻诸家判教比于天台,犹粟散小王比于金轮王,不可为类。

 

惟我智者大禅师,天纵之圣,备诸功德。以为缵承祖父三观之绪,未遂光大,于是约法华悟门,说止观大道,立经陈纪,为万世法。

  天纵之圣,意谓上天赋予的圣人。《论语·子罕》:“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南朝梁沈约《丞相长沙宣武王墓铭》:“峩峩哲人,实惟天纵。”

缵承,继承。《周书·明帝纪》:“今朕缵承大业,处万乘之上。”明宋濂《吴公墓碣铭》:“自幼以缵承家学为事。”

绪,事业、功业。

立经陈纪,建立和陈示纲常法度。经纪,和经纬的意思接近,原意都有丝缕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动词的治理规划,也可以引申为名词的纲常法度。《管子·版法》:“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汉书·司马迁传》:“《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经纪。”

为万世法,作为永远的法则。

 

至于盛破光宅,则余者望风;遍难四宗,则他皆失据。宣布至化,坐致太平。

  望风,即望风而靡,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就为之折服倾倒了。智者以前,弘扬《法华》最盛者就是光宅法云法师,现在把光宅评破之后,其他的人自然望风而靡。

失据,失去凭依。《文选·神女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章炳麟《诸子学略说》:“进退失据,两无所容,此可谓调和者之戒也。”在南三北七中,虽各出手眼,而以北地慧光禅师的四宗义为长,现在全面地问难驳诘四宗,了知四宗义前后混漫,判义不成,则其他的判教也就随之进退无据了。

宣布至化,弘宣无上教化。至化,极美好的教化。《后汉书·仲长统传》:“今欲张太平之纪纲,立至化之基址。”《晋书·阮种传》:“旁求俊乂,以辅至化,此诚尧舜之用心也。”

坐致,安坐而得,极言其易,全不费力。

 

非夫间生圣人,其孰能为此大业者哉?然则欲识佛法意者,其唯天台之学乎!

  夫,语气词,无意义。

间生,间气所钟而生出。所谓间气,古谓英雄伟人,上应星象,禀天地特殊之气,间世而出,故称。《太平御览》卷三六○引《春秋孔演图》:“正气为帝,间气为臣,宫商为姓,秀气为人。”唐郑棨《开天传信记》:“上以晏间生秀妙,引晏于内殿,纵六宫观看。”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韩愈》:“公英伟间生,才名冠世。”

上来的《智者大师传》出自《佛祖统纪》卷六,已经全部讲完了。往下的“述曰”是出自《佛祖统纪》第三十九卷“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六·文帝”,这是谛闲大师把它调上来附列在此的。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随喜转载,普利群蒙。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明静讲堂